在黄帝陵轩辕庙,有一棵高大的柏树,枝干苍劲,树叶茂密。这就是传说中黄帝亲手种下的柏树,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的“黄帝手植柏”,也叫“轩辕柏”。这棵“活文物”的种子曾搭载天宫二号开启太空之旅,它的克隆后代也在广西南宁扎根生长。这棵承载着中华文明基因的古树,正在科技守护下续写着“生命远征”的绿色新故事。
“七搂八拃半,疙里疙瘩不上算”,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当地俗语如此形容黄帝陵中的一棵千年古树——黄帝手植柏,意思是七个人手拉手还合抱不拢树干,由此可见这棵柏树的粗壮与古老。
黄帝陵保护管理服务中心护林科科长副调研员李小军说:“黄帝手植柏是我们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亲手所植,历朝历代到今天,植树造林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黄帝手植柏也开启了、见证了中华生态文明的这个发展过程。”
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帝陵有巨柏”的记载,到明朝人在树上涂漆防虫,再到清朝县志里写的保护规定,这棵柏树有一千多年的保护记录。专家们研究发现,这棵柏树长得特别好,叶子里的叶绿素比普通柏树多40%,树干还在继续生长。
李小军告诉记者:“就是在上大学期间,刚好赶上咱们黄陵古柏的保护和病虫的综合治理,这几十年以来一直从事着以黄帝手植柏为代表的黄陵古柏的保护工作。”
李小军是土生土长的黄陵人,在古柏旁的桥山脚下生活了50年,其中近30年都做着保护古树的具体工作。哪怕在休假,天气预报刮风下雨,他都会提醒值班同事操心古树加强保护,他说,这也是所有护林员们共同的“职业病”。
“对于所有的同事来说,黄帝手植柏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已经成为像亲人一样,时刻关心、关注它。智能监测系统运用以后,我们可能会在更早的时间内发现它可能存在的隐患,能够及时予以解决。”李小军说道。
黄帝手植柏的保护工作不断有新进展:2016年,它的种子曾搭乘天宫二号上过太空,通过太空特殊环境培育新品种;2013年,陕西省实施黄帝手植柏克隆扩繁保护工程,2018年将3株扩繁苗从黄土高原移植到了南国绿城——广西南宁,现在这些小树苗已经从60厘米长到了3米多高。
记者采访到了广西南宁园博园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园林技术员韦金兰:“3株黄帝手植柏落户南宁市,全国首例古树名树跨区域传承案例开创了异地保护和文化传播的新模式。”
“我们现在看到黄帝手植柏根部的这株小苗,它是2012年黄帝手植柏种子落地以后的自繁苗,它也充分说明了黄帝手植柏仍然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李小军介绍。
古老的柏树用生命诉说着历史,护林员们也用真心守护着绿色。在黄帝陵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一代代人用技术和爱心,继续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
“古树陪伴我成长,我也看着它一天一天的健康状况持续稳定,这是我所期望的……”李小军说。
记者:魏佳 曹琼娜 吴静静 王静雯 孙婷 曹海军
编辑:高思雨
审核:魏诠 贾存真 廖亚平
编辑:韩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