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的“国际博物馆日”陕西主会场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启幕。活动旨在探索博物馆在新时代的使命,积极探寻创新发展路径,全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公众服务实现深度融合。
“国际博物馆日”陕西主会场活动
活动现场为第五批12家社区博物馆授牌,这些社区博物馆覆盖西安市雁塔区等基层单位。这一举措标志着陕西省社区博物馆总数达到78家,意味着文博服务进一步向“最后一公里”延伸,更贴近基层民众。陕西省文物局与省妇联联合推出的“禾苗驿站”计划同期启动,首批12家试点博物馆将通过“博物馆+学校+社区”联动模式,构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矩阵,为青少年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
活动现场的展示区
活动期间,陕西历史博物馆“吉金·中国——中国青铜文明的兴起与繁荣”展与西安碑林博物馆“汉字书法碑林”展将对外开放。西安碑林博物馆安排了现场书法展演、文创产品展示、社教活动展演、文物公益鉴赏和文物普法宣传等丰富的配套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此外,围绕“博物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主题举办了学术研讨活动,邀请了荣新江、安来顺、鞠德东、沈旸等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学生在现场体验博物馆文创产品。
记者现场了解到,陕西将五月定为“博物馆月”,组织了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公众参与性强的线下线上活动。线下省内各文博开放单位围绕博物馆日主题举办主题展览、社教活动、专题讲座、知识问答等521场次,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服务当代社会,促进文化消费、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线上展播“共承文脉 再绘新篇”为主题的纪录片与“方寸揽千年 一馆藏万象”为主题的科普动画,以多种形式展现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社会公众感受博物馆在新时代下的创新发展。
起点新闻记者 敬泽昊 陈嘉欣
审核 魏诠 李卓然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