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省政协召开“完善支持政策 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民主监督协商座谈会。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如何培育更多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小巨人”企业?5月8日,陕西省政协召开“完善支持政策 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民主监督协商座谈会,政协委员、政府部门负责人及企业代表共商良策,合力破解企业发展瓶颈,为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
在深度调研中找方向
陕西省作为西部制造业强省,目前,相继制定出台《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等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注重梯度培育机制,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和完善各项支持举措。那么,如何破解企业“成长烦恼”呢?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将“完善支持政策,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议题,并赴西安、渭南及广东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陕西省存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少,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投入科技研发经费低,企业发展人才、资金紧缺等问题。
对此,调研组建议,从现有政策落实、创新支持政策、凝聚力量助力产业协同发展三个方面入手,为陕西省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多维分析中谋对策
协商会现场,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谈问题、提建议,搭桥梁、建平台,多角度探索推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陕西省应系统推进政策赋能、产业聚能、服务蓄能、金融增能四维发展。”西安市政协副主席邢欣建议,政策上采取分类施策,按照全生命周期扶细化政策,建立跨部门专班下沉服务力量;突破半导体、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三大领域,形成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以链主企业分拆孵化配套企业,组织产业链对接会;建立“基础-成长-冲刺”塔式培育库;设立专项基金并跟投,开发定制化金融产品,提高国资对早期科创项目投资比例,形成“耐心资本”生态。
“陕西省专精特新企业面临产业链缺项、资金短缺等共性问题,亟待破局。”省政协委员、陕西恒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武锁调研发现,企业普遍反馈因异地采购抬高成本,存在长期融资缺口。以自身企业为例坦言:“研发投入大但资本‘耐心不足’,错失市场机遇。”他呼吁政府强化产业链集群布局,联合社会资本设立专项基金,并搭建数字化平台破解信息壁垒,助力“小巨人”跃升。
“专精特新企业是产业链韧性的‘关键螺丝钉’,需系统性政策赋能。”省政协委员,陕西科技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吉峰提出,应完善梯度培育体系,对高成长企业给予资金激励,并联合高校、链主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加速技术转化。他建议设立“耐心资本”基金投早投硬科技,优先保障企业用地需求,同时推动龙头企业与“小巨人”供应链协同,助力抢占国内外市场。
会上,政协委员们“金点子”频出,为完善支持政策,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贡献智慧力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省政协副主席杨冠军在总结中指出,通过此次座谈会,要总结梳理好协商建言情况,通过专题报告、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起点新闻记者:杨宴宁
审核:康乐群 张建成
编辑:韩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