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强化内源驱动 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时间:2025-04-23 16:50:57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家谈丨强化内源驱动 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4月17日至19日,2025年一季度全省重点项目观摩活动聚焦陕南三市,实地检阅汉中、安康、商洛的多个高质量项目。

4月17日至19日,2025年一季度全省重点项目观摩活动聚焦陕南三市,实地检阅汉中、安康、商洛的多个高质量项目。从工业母机制造的硬核突破到智能袜机的一体成型,从无人机低空经济赋能到核桃全产业链价值重塑,陕南大地涌现的产业新气象、发展新动能令人耳目一新。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承压、国内结构性矛盾交织的背景下,如何以重点项目为支点撬动增长引擎、优化产业生态、释放内生动力,成为破解“稳增长压力大、调结构任务重、促发展根基弱”三重课题的关键突破口。这要求立足实际,在创新驱动中培育增量、在集群协同中提升质量、在要素重构中夯实底盘,探索更具韧性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本次观摩活动呈现了几大亮点:一是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深度协同。观摩项目聚焦新技术、新模式应用转化,商洛中天禹辰无人机项目实现“制造+算力服务”双轮驱动,填补区域高端装备空白;汉阴智能化纺织项目通过全流程无人生产,推动传统产业效能跃升20%;安康袜业依托高校合作研发智能设备,突破“从线到袜”一体化成型技术。二是产业链条与区域发展双向拓展。城固智能电子产业吸引6家企业组团落地,形成研发、制造无缝协作的集群生态;汉中工业母机项目联动宝鸡机床等省内龙头,构建装备制造全生命周期链条;西北核桃物流园整合种植、加工、交易环节,打造全国性单品大宗平台。三是生态资源与要素保障创新融合。安康无水港通过多式联运将物流成本压缩50%,畅通内陆开放通道;陕南三市推广“标准地+弹性供地”模式破解用地约束,禾瑞光等重大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核桃、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借力标准认证与冷链仓储升级,推动“生态溢价”向品牌价值转化。

借鉴本次项目观摩的实践经验,可以从“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三方面考虑赋能地区强化内源驱动,有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创新动能稳定增长,促进创新驱动与全要素效能的合力提升。需进一步打通高校科研资源与产业的对接渠道,支持高校将实验室嵌入企业生产线,这种“产学研用”模式可推广至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针对传统产业转型成本高的问题,可对智能化升级项目延长设备购置税抵扣期限,降低企业短期资金压力。同时,低空经济、智慧城市等新赛道需配套基础设施先行,待技术成熟可考虑划定无人机应用试验空域,开放农林巡查、应急救灾等公共服务场景采购,加速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落地。

在开放合作层面,安康无水港的“公铁水联运”模式有效破解内陆物流瓶颈,此类经验可向汉中、商洛等市推广,通过对接西安国际港务区数据平台,推动区域物流“一次委托、全程联单”。对于具备技术优势但市场拓展能力不足的企业,可建立省内产业链协作清单,定向组织上下游对接会,促进如工业母机与宝鸡机床的互补联动,形成技术共享、市场共拓的协同机制。

二是借项目布局调整结构,凸显产业结构调优的迫切性。陕南多地通过“智改数转”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此类转型需分类施策,对纺织、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可考虑制定“一业一策”技改指南,设立省级技改资金优先级通道;对引入数字管理系统的企业,允许其申报绿色信贷额度上浮10%,激励中小企业跟进升级。城固县智能电子产业的“组团式落地”表明,集群化发展能有效降低物流与研发成本。可鼓励县域围绕特色产业绘制招商图谱,对引入3家以上配套企业的园区,给予用地指标倾斜,推动形成“一个链主企业带动多个配套项目”的生态。

结构优化还需兼顾生态约束与产业价值的平衡。西北核桃物流园通过整合研发、交易、仓储全链条,实现从“卖原料”向“卖标准、卖品牌”跃升,这一路径可延伸至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品类。可考虑设立省级特色生态农产品标准认证中心,对通过认证的企业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并配套建立电商平台流量扶持机制,提升品牌溢价能力。针对部分县域产业分散化问题,可探索“飞地园区”模式,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动文旅、康养等项目跨区域共建共享。

三是靠要素协同促进发展,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依赖于要素保障与服务能力的系统性提升。观摩活动中631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反映出高效保障机制的重要性。建议推广安康禾瑞光项目“用地弹性协议”经验,对利用存量工业用地扩建的企业,免除耕地占补平衡费用;在生态敏感区试行“标准地+循环利用”供地模式,允许企业分阶段开发。针对项目落地后的运营,可建立建设进度“月度红黄榜”监测机制,对连续滞后的项目由省级专班驻点督导,确保投资转化为实物工作量。

人才与服务的短板仍需补齐。榆林市“干部服务项目能力提升”实践表明,需建立常态化的政企互动机制。可每年选派经济部门干部到重点企业驻点,全程参与规划、建设环节,并将企业满意度纳入干部考核指标。对智能设备运维、供应链管理等紧缺人才,支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订单班”,按培训成本给予20%~30%补贴。融资端可探索“重点项目贷”产品,由省级担保平台提供风险分担,引导金融机构对产业链协同项目提高授信。

最后,需进一步激活县域经济活力。城固县叩门招商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精准锚定产业方向,建议由省级层面建立招商目标库,按“链主型、配套型、潜力型”分类推送项目信息,对成功引入项目的县域提高相应资金分配权重。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强化服务闭环、激发基层能动性,为应对复杂环境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冯晨,系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杨昊龙,系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研究助理

审核 魏诠 李卓然

编辑:王瑜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