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以党的优良作风筑牢人民群众根基

时间:2025-04-21 15:15:53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家谈|以党的优良作风筑牢人民群众根基

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是管党治党的“铁规矩”,更是赢得群众信任的“金钥匙”,只有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让党的作风建设始终走在正确轨道上

党中央决定,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中央八项规定立起的不只是铁规矩、硬杠杠,更是党在人民心中的巍巍形象。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上率下激浊扬清,激活了作风建设一江春水,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为连接党心民心的情感纽带,在密切党群血肉联系中筑牢了党的执政根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党的生机与活力从何而来?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党在风雨洗礼中更加坚强?答案就在于,我们党始终清醒把握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把人民群众视为党的“生命之本”和“力量之源”。作风问题的核心,就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人民群众的呼声,既是反映民心的“风向标”,更是校准作风建设航向的“指南针”。中央八项规定的制定执行,其直接目的在于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但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密切联系群众、避免脱离群众,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围绕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核心命题,我们党用八项规定持续滋养党与人民的血脉深情,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不断夯实群众信任的基石。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八项规定不仅是管党治党的“铁规矩”,更是赢得群众信任的“金钥匙”,只有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让党的作风建设始终走在正确轨道上。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锅内扬汤不如釜底抽薪。”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键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作为党的十八大之后出台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中央八项规定激活了一系列与党的作风建设密切相关的制度效力和活力,也织密织牢了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之网。从规范公务接待流程和标准到细化深入基层调研工作制度,从建立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到推行群众点题机制,一系列配套制度织密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之网”,形成了科学有效的作风建设规范体系。广大党员干部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走进街头巷尾、走进群众中间,问政于基层、问需于百姓、问计于人民,让制度落地更有温度,让治理效能更显力度。事实证明,当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广大人民群众就会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作风建设也就有了永不褪色的“保鲜剂”。

“春江水暖鸭先知。”党员干部的作风形象,是人民群众对党很直观很真切的印象和认识,有没有变化,老百姓体会最深、感受最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带来的作风之变,体现在干部少了“花架子”、多了“实担子”,少了“迎来送往”、多了“入户走访”;体现在困扰群众的“办事难”得到破解,损害民生的“微腐败”得到整治。人民群众从一顿饭、一张票、一次会议的细节中,看到了党员干部作风的深刻转变,更从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改善中,真切感受到了党的初心坚守。细微之处见真章,群众心中有杆秤。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就必须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为民办事作为“第一任务”,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在增进群众福祉中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根基。

作者:张燕玲,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法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乔欣,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法律研究所副所长

审核 魏诠 李卓然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