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安排部署。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方法路径,必须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个战略全局,适应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体制要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个实践方略。即日起,起点新闻·西部网联合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推出系列理论文章,特别邀请专家学者围绕“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理论阐释和实践路径”主题进行研读阐释,以期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提出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这是党中央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中心任务,用好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地相适应,进一步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大决策部署。
一、深刻认识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内在逻辑
(一)战略逻辑
从战略逻辑来看,充分彰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创新是第一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要论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国家发展战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战略方向和战略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上,教育、科技、人才必将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二)历史逻辑
从历史逻辑来看,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位置。党的十九大以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归根结底是加快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心任务。
(三)实践逻辑
从实践逻辑来看,有效遵循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内在规律。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教育优先发展,重在夯实创新人才资源基础;科技自立自强,重在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创新;人才引领驱动,重在巩固发展优势赢得竞争主动,三者既相互融合又各有侧重。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全面深入实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重大战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将教育科技人才上升到新的高度。
(四)发展逻辑
从发展逻辑来看,精准把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因此,全面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显著标准和关键所在,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统筹支持全面创新各类要素和各个链条,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全面加强改革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各方面改革,形成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整体效能和实际质效。
二、准确把握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战略重点
(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决定》着眼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实践导向,围绕教育改革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调整,坚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高校要重点推进3个方面改革:一是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要健全高校分类改革机制,着力破解“千校一面”“恶性竞争”同质发展难题,形塑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三是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着力发出中国教育倡议、贡献中国教育方案。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决定》强调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高校要重点抓好3个方面改革:一是改革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机制。二是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质量。三是改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三)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决定》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高校是国家高层次人才重要汇聚地,也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策源地。针对高校来说,要重点抓好3个方面改革:一是改革人才聘任机制,着力汇聚各方面顶尖人才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二是改革人才发展机制,构建方向正确、路线清晰、保障有力的人才发展机制。三是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构建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三、积极探索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系统观念的基本原则
全面深化改革,重在“深化”,难在“全面”。要构建支撑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基本原则,做到“两个统筹”。一是要统筹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内在关系,着力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在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实现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有机衔接、有力支撑、相互适应、协调联动。二是要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支持全面创新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二)坚持一体化改革的基本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既实现了重点突破,又实现了整体推进。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革,一些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整体处于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转型。同时,原始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还需完善。为此,要把一体改革作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的基本方向。一是要坚持目标导向一体推进,围绕制约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高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取向一致性和政策实践协调性。二是方法路径一体推进,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形成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实效和质效。
(三)坚持整体效能的基本目标。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决定》以专章部署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其根本目标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是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任务、关键标识和推进策略。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注重强调整体性,增强创新要素协同、创新过程联动、创新结果涌现,实现创新能力、创新模式、创新制度等系统集成,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杜彬恒,系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文章有删减。)
编辑:李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