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记者 敬泽昊)12月10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长安区贾里村千余座古墓葬的发掘结果。考古工作者共发掘清理墓葬1240座,灰坑2295座,其他遗迹134处,涉及年代自西汉早期至清代晚期,出土文物近4000件(组)。
正中间的陶俑即为黠戛斯人
根据项目负责人史晟在发掘简报中透露,他们在一座编号为M701的唐代墓葬中发掘清理出了一件赤发朱唇白玉石俑,初步推测其为黠戛斯人(即今天吉尔吉斯斯坦人的祖先),这也是首次发现如此完整的黠戛斯人人物形象,为研究这一族群人物相关特点、生活习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证。
黠戛斯人最初生活在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后被匈奴征服,部分迁徙到了中亚天山(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被秦汉时期的中国人称之为坚昆。到了汉武帝时代,被匈奴俘虏的汉代名将李陵接受了单于册封,负责管辖被匈奴征服后迁到中亚天山一带的坚昆人。
因为李陵和李唐王朝姓氏和籍贯一致,所以在公元648年,当黠戛斯朝贡团抵达唐朝首都长安后,黠戛斯酋长以此为依据与唐朝“攀上了亲戚”,并请求归属唐朝。唐太宗当即同意在黠戛斯辖地设立坚昆都督府,隶属燕然都护府,封黠戛斯酋长为左屯卫大将军、坚昆都督。此后百余年,黠戛斯一直同唐朝保持着友好关系。到了公元708年,黠戛斯遣使访唐时,唐中宗旧话重提:“尔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使者感动得连连颔首。
或许是因为这层“亲戚”关系,黠戛斯成为了唐朝最为信任的番邦——他们多次参加唐朝打击突厥的军事行动。后来,回纥人(唐末改做回鹘)取代突厥人成了漠北草原的雄主,切断了黠戛斯对唐朝的朝贡,并在一次次的军事行动中重创了黠戛斯。不过,黠戛斯人并没有从此没落,而是励精图治,并于公元840年击溃回鹘。
在复兴之后,黠戛斯人想到了千里之外早已不复当年的“亲戚”,于是再次派遣使臣前往长安。大为感动的唐武宗随即派遣使团,携带亲笔信出使黠戛斯,并在信中强调了“与我同族”,也是再次认可了这一“远房亲戚”。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