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粮食生产事关国运民生。农业生产领域的重大变革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对依靠科技创新保粮丰产、保护耕地及黑土地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新农人成“兴农人”,新农机驰骋,新农技出彩……沃野千里,农业现代化质感饱满,新质生产力动能澎湃,不断夯实端稳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新发展。通过科技赋能,农作物亩产可以提升10%—20%。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主要粮棉油作物用种供应得到有效保障。当前,农业科技也已经成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强劲引擎、根本动力和战略支撑。
培养“新农人”,育好“兴农人”。农业的现代化,不单单是技术的智慧化,也有硬件设施的现代化。当前,诸如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业产业园,稻鱼共生、稻虾共育产业示范园,以及5G基站、自动化控制中心、农业数据监测站等等,都表明现代农业数字化痕迹已经越来越重。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可以加大力度选派农业科技方面专家,组建专家小院、专家工作站等。同时,加快培养一批专合社、龙头企业的“土专家”“田秀才”,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玩转“新农具”,提供“高效率”。当前,多地可见无人机飞过田间,数据监测站将农作物生长数据送上云端,实现了对农作物生长全过程数字化分析、科学化管理。自动化喷淋系统,全自动给养和喷洒农药,也越来越普及。插秧机、播种机驶进农田,更是有力地提高了春耕和秋收的效率。搂草机、喷雾器、水培槽、恒温室、脱米机……不一样的新鲜感,不一样的效率和效果,让农业的智慧化水平更高。
探寻“新模式”,走上“新赛道”。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当前,越来越多农副产品有了“身份证”。扫码可以溯源,看得到成分表、生产日期、生长过程。对于人民群众来说,这是买到的产品,更是买到的服务,是安心、放心和信心。在不少地方,依托手机、大数据、物联网平台,电商入村、直播带货、冷链物流,农业发展搭上数字快车,便利了群众的生活。
接下来,还应深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举办多种文体活动,为乡村“引流”;发展智慧农业、订单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探索一村一品,为乡村产业发展分流。要聚合科技力量,加快农业发展,全面推动振兴,端稳中国饭碗,加快现代农业强国建设。(文/田甜)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