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周秦文化 瞰魅力宝鸡|在岐山品读“甘棠遗爱” 感悟周礼千年文脉

时间:2024-08-29 08:28:54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品周秦文化 瞰魅力宝鸡|在岐山品读“甘棠遗爱” 感悟周礼千年文脉

ba2e54b09b4ac6fb2ea0c3719da5ef0c.png

“品周秦文化 瞰魅力宝鸡”全媒体采访活动来到位于岐山县凤鸣镇的周公庙。

西部网讯(记者 惠璇璇)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位于宝鸡岐山县城西北方向的凤凰山南麓风光秀丽,这里正是千古名胜周公庙所在地。 8月28日,“品周秦文化 瞰魅力宝鸡”全媒体采访活动来到位于岐山县凤鸣镇的周公庙,追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历史渊源。

走进周公庙景区,古木苍翠,浓荫蔽日。周原景区讲解员雷肖雅介绍,早在西周初期,这里便是游览胜地。周公,姬姓,名旦,周文王第四子,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殷商。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晚年归隐于此,制礼作乐,使得天下大治,万民归心。周公庙可谓中华礼乐文明的发源地。

6eaf0f6f33d5ebbe0f5107382290f793.png

媒体采访团聆听关于周公的故事。

周公史迹展上写道:周公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殷商,制礼作乐;周公的一生,始终将“勤、廉”二字作为思想基石和行为准则。中国人崇尚榜样,崇尚模范,历来有向圣人学习的传统。周公身上的品德,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道。“除了卓越功绩,周公身上的‘忠、勤、廉、仁、和’等优秀品德更是被代代后人仰颂。”雷肖雅说。

在岐山历史上,还有一位和周公齐名的大德——召公。于是,离开周公庙后,媒体团又走近召公祠,了解“甘棠遗爱”背后的故事。

b85b29c3056e238da3adc658d99c2211.png

召公祠院内的甘棠树。

召公,姓姬,名奭,因采邑于召而得名。召公先后辅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主张崇德立德,提出“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的廉吏标准,要求戒腐从节制逸乐开始,留下了许多廉政故事。

位于岐山县西南部的召亭村,这里在西周时期是召公的采邑所在地,村域内昔年建有召公祠,召公祠内有棵甘棠树,相传,召公在甘棠树下倾听诉状,解民之忧,史称“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因此也留下了“甘棠遗爱”的千古佳话。

995ed4afffda48ff228ffa22b0bc49fd.png

媒体采访团了解“甘棠遗爱”的故事。

千年后的今天,召公的精神仍然影响着无数后人。2017年,这里打造了“刘家塬廉政教育基地”,2018年5月被宝鸡市纪委命名为“宝鸡市廉政教育基地”,同年底被陕西省纪委命名为“陕西省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

千载悠悠,周公、召公身上的优秀品德,依然令人肃然起敬。周代先贤所提倡的德治天下、任人唯贤、勤廉仁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至今仍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在周文化的加持下,岐山县先后荣获中国礼仪文化之乡、千年古县、全国最具魅力文化休闲旅游县、百年中华文化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编辑:高佳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