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印发《“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这意味着“创新积分制”从国家高新区进一步扩展到全国试行,助力更多“硬科技”“好苗子”企业脱颖而出。“创新积分制”通俗来讲,就是给科技企业创新能力打分,是一种新型科技金融政策工具。它在全国试行,将加快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优质科技企业集聚,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产业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无论是生产工艺的提升,还是生产设备的换代,都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加持。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就需要与产业相结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其中关键一环就是,要在企业中选“好苗子”,予以重点呵护,使其成为“领头雁”,带动整个产业蓬勃发展。
然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什么样的企业具有发展潜力?先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均在总行层面全面参与了“创新积分制”工作,推出了为科技型企业设立的“创新积分贷”专项金融产品。如今,“创新积分制”的出现,直观生动地向公众反映了企业的创新指数,抓住了科技企业融资困难的痛点。事实上,对金融机构来说,创新积分解决了对科技企业难以评判之忧;对科技企业来说,创新积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金融“活水”。
但也要看到,对科创企业进行积分,规则制定很容易,执行过程却不易。创新积分的统计指标多,只有确保每一个数据都精准无误,才能让企业的最终积分真实可靠。否则,一旦企业提供的数据有误,或是相关部门统计审核不严,势必会因积分不准导致金融政策支持“偏向”。
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对于企业来说,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安排专人负责相关数据报送,真正学会“创新积分制”,严格按照相关部门要求,适时提供相关数据。同时,也要加强企业走访调研,结合积分情况,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以解燃眉之急。最后,还要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完善具体方案。可以通过第三方调查来评估政策落实情况,让“创新积分制”带动科创企业勇往直前发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推进积分制也应一步一个脚印,先试点再推广,不断总结经验,防止“水土不服”。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文/谢彦妮)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