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事业行稳致远的“压舱石”,我们要重视基层治理水平,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上提高认识,也要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干部是推动国家战略部署落实的“领头雁”,要让他们主动投身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既要强化引导,让他们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也要让基层干部从束缚手脚的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更好地做好本职岗位的工作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基层减负要把问题“摸到位”。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为基层干部减负,首先就需要了解困扰基层干部的问题是哪些,坚持靶向聚焦、精准施策,才能提升基层减负的效果。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要为基层干部减负,就需要主动深入到基层一线,到基层干部的身边去,了解他们面临的文山会海、繁文缛节、指尖形式主义等问题,对各种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掌握“第一手资料”,方能真正地把问题摸准、摸实,为制定减负措施提供详实的依据。
基层减负要把措施“落到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基层干部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同,要切实为他们减负、减压,就需要因人制宜、精准施策,在制定措施上,更符合基层干部的实际情况,才能切实解决他们的各种问题。同时,要把基层减负的措施变成解决基层干部负担的实际行动,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减负带来的改变,不仅能从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更能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更好地担当作为。
基层减负要把负担“减到位”。基层反映突出的问题表现在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令基层干部无法安心干业务、做服务。为基层减负要“真减负”“减真负”,要确保减负工作真正地“减到位”,让基层干部轻装前行,就需要深入到基层一线,做好回访调研,既要看到基层干部是否真正地把重心放在工作上,也能及时发现在减负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同时,要看到基层减负取得的良好成效,也要针对新出现的问题下猛药,常抓不懈,才能让干部更好地做好本职、服务群众、促进事业发展。(雷相玲)
编辑:王佳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