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以来,陕西省全力抓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西安“双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全链条服务体系,陕西省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 4120 亿元,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18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61 万家,分别同比增长 35%、37%、33%。
陕西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创新能力不强,原创性科技成果缺乏,高质量成果占比低,产业链分工协调性不强;二是创新要素保障不足,科创人才难招难留问题突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创贷款门槛高;三是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面向民企的技术服务平台和孵化器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区域分布不均、辐射功能有限;四是权益保护不到位,奖励承诺兑现不及时,企业创新安全感低、主动性不强。
为此,建议:
一、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级。抓好产业增量,培养聚焦陕西省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集群,一体深化秦创原建设和“三项改革”,跟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培育更多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民营企业。推进产业链能级突破,促进产业链要素共享,陕鼓、隆基绿能、三角防务等龙头企业搭建交流平台,促进行业头部和中小企业间技术交流与研发协同。激发科创发展新动力,推进创新资源及要素流动配置,在各类科技项目中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预留份额或设立专门科研资助项目。加快建立秦创原科创服务站,指导民企揭榜挂帅,参与重大项目科研创新。
二、加大民营企业科创要素支持。支持民企与高校加强合作,扩大专技、新兴领域人才供给,探索校招企用、政招企用人才引进模式,为民企吸引更多科创人才。聚焦陕西省科创资源优势,深化拓展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支持高校、院所、企业强化对接合作,推进共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促进科创成果及时高效应用到产业项目上。做好科技金融文章,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风险管理,提高科技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让资金敢于流向民企。完善民企科创评价与融资对接机制,积极引导科创担保、风投和金融机构创新多样化金融产品,开展债权融资和知识产权专利质押融资,精准对接服务科创企业需求助力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迈向“大市场”
三、完善民营企业科创服务体系。加快打造集科研培训产业孵化、商务配套、创新服务等于一体的科创孵化体系,支持省内民企 50强牵头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行业协会等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共建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产学研创新联盟等综合创新平台。发挥秦创原总窗口作用,加快西安“双中心”建设,强化平台市场化运作,建强科技经纪人队伍,持续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打造集成信息共享人才引进、技术转移、科技中介、投融资服务等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科创资源实现互联互通、高效共享。鼓励比亚迪等产业链头部企业开放创新资源,提供市场、融资、技术、管理等服务,促进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四、强化民营科创企业权益保障。破除影响民企公平竞争的障碍和壁垒,公开发布创新需求清单,推进民企科创成果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支持民企建立贯穿研发、生产、经营各环节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促进民企科创能力提升和成果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侵权定罪量刑标准,优化诉讼流程,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有机衔接,开展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维权援助服务,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科技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奖补激励力度,鼓励各级政府提高财政支出用于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比例,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转型升级。
(作者:苏红英,系陕西省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商洛市副市长,民进商洛市委会主委)
编辑:王佳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