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完全没有想到,水管中水来自汉江,我更不知道西安还是一座‘缺水之都’。”在11月3日举行的“一泓汉水润三秦”——“引汉济渭”工程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中,今年入住西安金泰新理城的新西安人刘先生说道。从7月16日引汉济渭秦岭隧洞正式通水至今,西安南郊的部分居民已经吃上汉江水超100天。
“秦川八水长缭绕,汉家五陵空崔嵬。”灞河、浐河、潏河、滈河、沣河、涝河、渭河、泾河流经交汇,让西安自古就有“八水绕长安”的美誉。
但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对全国缺水的城市进行了一次评估,结果显示西安市是我国缺水最为严重的城市。90年代,西安更是数度爆发“水荒”,市民拿着桶和锅,在消防车前排起长队,而因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沉地裂。
如今,西安市人口早已超过千万。数据显示,2020年,西安人均水资源约为全省的五分之一,仅为全国的十分之一。
沣河(供图:西咸新区管委会)
水资源的匮缺也成为西安工业发展的短板。冶金、化工、电力、造纸、纺织、皮革、电子等用水量大的行业外流。
西安作为陕西经济的“排头兵”,要保障企业运行,吸引更多企业来此兴业,就不能被水资源紧缺所束缚。
一方面,企业进行污水循环处理,大力“节流”。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污水处理量2.34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同期增长3.5%,外排水量则同比下降6.2%,也是在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取水量首次由正转负。
另一方面,不仅要“节流”,更要“开源”。
秦朝建成的关中最早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位于陕西省泾阳县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可灌田四万余顷。
郑国渠成功的引水经验影响着后世。两千年后,“凿穿秦岭”的引汉济渭工程计划应运而生,从陕南的汉江流域,调水至关中的渭河流域,全面解决西安、咸阳、渭南、杨凌等4个重点城市,西咸新区5个新城,渭河两岸长安区、临潼区、兴平市、富平县等11个区县生产生活用水。
2030年工程全面竣工后,受水区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将超过1400万,300万至500万亩耕田恢复灌溉,年平均调水规模将达15亿立方米,约为2700多个曲江池的水量。
引汉济渭将成为关中大地上又一个利在千秋的重大水利工程。
近年来,西安城市发展继续向北拓展,引汉济渭的成功通水,将为渭河沿岸的渭北工业园区等工业项目和人口发展再赋能,为大西安成功“北跨”添动力。
汉江水进入关中后,可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达到采补平衡,也将加强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时代,水资源无疑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中科院院士何满潮认为,对于拥有千万级人口的西安市来讲,引汉济渭工程将成为大西安走向下一个时代的关键之一。
引汉济渭工程的背后,是无数水利人和建设者夜以继日的付出,工程设计之精妙,建设之艰难,人心之齐聚,共同汇成了这一人类历史上的壮举。
汉水源头
从地图上看,汉江最北处与关中平原直线距离虽然很近,但巨大的秦岭山脉横亘其中。陕西水利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凿穿秦岭!
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资料图)
引汉济渭秦岭隧洞穿过的区域地质环境复杂,花岗岩、闪长岩等超硬岩分布众多。
中科院院士陈祖煜回忆道:“我们几乎碰到了地下洞室开挖过程当中所有的地质灾害,从硬岩掘进、特高气温,到有毒有害的气体、岩爆、突涌水,我们的工人在将近40度的高温下,一寸一寸地掘进。在发生了4000余次岩爆的情况下,我们无一伤亡,这是十分难得的。”
三河口水利枢纽
在掘进的过程中,工程团队研发了领先世界的多项技术,如:国内外首次在实验室中模拟岩爆,研究它的机理;采用微震测试,能提前预警岩爆大概在什么时间发生;采用无需放炮,而由机械切削的掘进新技术……
2023年5月,秦岭输水隧洞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在引汉济渭工程的重要节点黄金峡水利枢纽,有一条全长1908米的“生态鱼道”,确保汉江鱼儿洄游,维护好当地生态多样性。
源自汉江的清流,穿越98.3公里的秦岭隧洞,在黄池沟配水枢纽进入黑河金盆水库西安供水管线。
这项“世纪工程”,凝聚着陕西人不服输、不怕困难的拼劲,烙印着三秦大地和合一家、团结互助的精神,也包含了每一个陕西人作为秦岭守护者,重视环保、重视生态的坚定信念。
天汉湿地公园
引汉济渭,让陕西人认识到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加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守绿水青山,就是坚守人类未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今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省汉中市考察时强调,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水是人类的生态“脐带”,保护水资源任重而道远,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让我们一同爱水、护水,让水更好地造福人类!(文/王佳祯)
编辑:王佳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