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加快完善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中科院院士张建民谈引汉济渭

时间:2023-11-07 19:08:51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家谈丨“加快完善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中科院院士张建民谈引汉济渭

记者特别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民,从专家视角解读引汉济渭这一世纪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民曾表示,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的南水北调”,是中国水利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奇迹。从上世纪80年代省内“南水北调”工程的酝酿,到如今秦岭输水隧洞的全线贯通,引汉济渭工程已走过30余年风风雨雨。在陕西突破水困境战略中,引汉济渭工程无疑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7月,引汉济渭工程正式实现通水,如今,生活在西安南郊的部分居民已经率先喝上了汉江水约100天,在让汉江水继续流淌到关中更多区域的二期和三期工程建设之际,记者特别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民,从专家视角解读引汉济渭这一世纪工程。

5605686748269066d67c22d72fdda3fd.png

张建民,1960年3月16日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岩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记者:引汉济渭工程作为“陕西水网”的骨干工程,对构建“陕西水网”格局、解决陕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水资源短缺有什么作用?

张建民:引汉济渭工程,是破解陕西省水资源制约瓶颈、实现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陕西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民生水利工程。

作为构建陕西水网构架中不可或缺的纽带之一,引汉济渭工程及其配水网络建设,拉开了陕西现代水网骨架,形成南接汉江水系、北达陕北高原的区域大水网,实现南北统筹、丰枯相济、多源保障的水资源战略配置。对“两域贯通、三区互联、五纵十横、多库联调”的水网格局的形成,“互联互通、丰枯调剂、多源统配”的水资源配置网络的构建,缓解陕西发展中水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供水安全保障、洪涝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修复等能力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作为陕西的南水北调项目,引汉济渭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调水到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横穿秦岭屏障,实现跨流域水资源调配,旨在解决关中、陕北长期缺水的现状。它通过整个关中地区的供水网络,供应到各个用户,调来的水量主要用来改善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

有陕南的水资源支持,关中、陕北能够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其经济发展也能够带动、反哺陕南发展,更多的资金和更先进的技术将用来支持和促进陕南绿色发展。可以说,引汉济渭工程,润泽关中、解渴陕北、带动陕南,有了水资源加持,非常有益于陕西省综合竞争力的显著增强和提升。

记者:今年5月,国家水网建设规划发布,引汉济渭工程沟通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补充了北方水资源的短缺。您认为这项工程在国家水网规划构架中的地位以及对构建国家水网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建民:目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短板,加快完善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就需要引汉济渭工程等大规模水利工程体系充分发挥优势和综合效益,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35年,国家水网总体格局要基本形成,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要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要基本完善。为此,引汉济渭工程实现了汉江和渭河的联通,间接实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连接,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重要补充,更是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一环,对于建设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扭转东西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引汉济渭工程的先期通水,也加快构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网络格局,有益于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显著增强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和供给能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那么,对于引汉济渭工程通水后,对保障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这些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张建民:确保引汉济渭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非常重要。要优化调水工程运用方案,实现工程综合效益最大化。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对工程设施的监测、检查、巡查、维修、养护,确保工程安全。精确精准调水,科学制定落实水量调度计划,优化水量配置,最大程度满足受水区合理用水需求,确保供水安全。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水源区水资源保护,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完善水质监测体系和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水质安全。

记者:数字科技日新月异,智慧水利蓬勃发展。请您谈谈,引汉济渭在工程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在输配水工程建设以及通水后的水资源调度方面,引汉济渭公司需要从哪些方面开展智慧水利建设?

张建民:引汉济渭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深入挖掘和梳理工程重大技术需求,建机制、搭平台、汇聚创新要素,不断推进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数字化、智慧化是推进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输配水工程建设中,将大数据、5G网络和人工智能等多种数字技术与传统水利工程设计、制造、施工技术及管理全面融合。构建智慧化输配水系统,实现对输配水系统的实时监测、智能控制和优化运行,提高供水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供水质量,打造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和智慧水网的示范样板,推进引汉济渭和国家水网事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引汉济渭工程已经正式通水,您认为引汉济渭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张建民:关中和陕北均属于黄河流域,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河水总量在减少,各地用水需求在增加。这是一个很难协调的复杂问题,在节水潜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跨流域调水成为唯一的解决途径。

引汉济渭工程不仅是解决陕西关中城市群发展水资源问题,而且通过水权置换,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争取黄河取水指标,每年由汉江进入渭河流域的15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将对关中城市群、西安中心城市建设,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保障作用。比如说,汉江水进入关中后,可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减少生态水的挤占,大幅提升渭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也能实现关中地下水的逐步回升,减少地质灾害。

可以说,引汉济渭工程对促进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对构建陕西水网、实现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水安全、改善渭河水生态环境、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缓解水资源短缺局面的重大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请您谈谈,引汉济渭工程的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建民:全局性体现在: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境内的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调水工程被列入“十三五”期间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输配水工程被列入“十四五”期间国务院确定的10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这项工程建设,通过调配汉江水源用于渭河沿岸城市居民生活、生产用水,解决关中日益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优化配置全省水资源,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支撑关中、陕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战略性体现在:陕西地处西北内陆,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缺水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近代以来,关中和陕北地区水资源的缺乏一直是陕西经济发展的掣肘,甚至严重危及到关中城市建设与发展。然而,秦岭一山之隔,关中、陕北缺水干旱,陕南却水资源丰沛,为了调整这样的布局,陕西省委、省政府研究调研、提前谋划,在1984年,省水利专家王德让就省内南水北调进行了最早探索,到2003年,省水利厅完成《陕西省南水北调总体规划》,确定以引汉济渭为骨干线路,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治本之策。

基础性体现在:西安“十四五”规划提出,计划2025年GDP达14000亿。在现有用水水平下,西安需25.06亿立方米水资源——与23.5亿立方米的多年平均水资源相比,这个需求在引汉济渭工程的帮助下不难实现。在西安市大力推进“北跨”发展、形成渭河成为城中河的拥河发展模式进程中,引汉济渭工程将成为重要保障,它能有力提升西安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从根本上改变渭北区域的水资源条件。通水后,原先超采、超用的水量将退还生态。以退水作为置换水源,空余出的用水指标将腾挪给陕北,引汉济渭工程还可以间接辐射陕北榆林和延安。关中、陕北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其经济发展也能够带动、反哺陕南发展,更多的资金和更先进的技术将用来支持和促进陕南绿色发展。

公益性体现在: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民生水利工程,直接受益西安、咸阳、渭南、杨凌4个城市在内的共21个受水对象的生活及工业用水需求,可支撑受水区内1.1万亿元GDP,增加500万人生产生活用水,惠及人口1411万人。有了水资源加持,相应的城市能级和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同样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引汉济渭工程与秦岭息息相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植被保护、保持水土,保护水源和湿地、加大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力度,让中央水塔永葆生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记者: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主持中国—中亚峰会前夕,专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陕西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奋力追赶、敢于超越,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那么,您认为,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引汉济渭工程在水资源保障方面能起到哪些推动作用?

张建民:引汉济渭工程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都来自汉江,且对南水北调工程具有有效补充。陕西省水资源严重短缺,供给形势紧张,地域分布严重不均。引汉济渭工程贯通汉江和渭河,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新增的一条纽带,一方面有效补给黄河水资源,另一方面有效盘活陕西水资源整体布局,将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引汉济渭工程通过黄池沟配水枢纽,可实现与黑河金盆水库互联互通,强化西安城市供水安全。满足包括西安、咸阳、渭南、杨凌4个城市在内共21个受水对象的生活及工业用水需求,为关中地区带来15亿立方米的年供水量,保障关中城市群发展,每年增加渭河干流水量6亿至7亿立方米,改善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其次,每年帮助陕北地区置换黄河用水指标4亿至6亿立方米,促进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发展。最后,黄金峡水利枢纽、三河口水利枢纽等水利工程,可实现年发电量4.7亿度,带动陕南社会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在“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时代,水资源无疑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而对于拥有千万级人口的西安来说,引汉济渭工程将成为大西安走向下一个时代的关键之一。

编辑:贺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