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来听!国家级非遗汉调桄桄的梨园雅韵

时间:2023-08-10 15:08:11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Vlog|来听!国家级非遗汉调桄桄的梨园雅韵

8月10日“汉调桄桄本就是一颗尘封在时光中的宝珠”。

7827cbe1a9c3e5191250c69e4781a53b.jpeg

汉调桄桄演出的服饰

西部网讯 (记者 李典晴)“汉调桄桄本就是一颗尘封在时光中的宝珠。”汉调桄桄青年演员李雅芝向记者说道。8月10日,“探源中华文脉·发现宝藏陕西”网络主题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了解这个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戏剧剧种,感受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1a41f8f111a29e0a3fb7d60acd707481.jpeg

演奏汉调桄桄用到的乐器

汉调,是汉水流域方言音调;桄桄,是击节乐器。汉调桄桄,又称汉调秦腔、南路秦腔、桄桄戏,是明代末年关中秦腔传入汉中地区,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梆子声腔剧种,具有鲜明的汉水上游文化特色。2006年5月20日,汉调桄桄被列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f2b0f31fb010e2f36dfb570420b3fc17.jpeg

汉调桄桄演员在直播为网友讲解汉调桄桄

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主任赵红向记者介绍,目前“汉调桄桄传习基地”在南郑区有5所、汉台区1所、略阳县1所。与此同时,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与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开设汉调桄桄选修课,把“戏曲进校园”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办学品牌,也培养了大批汉调桄桄戏迷。

编辑:王瑜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