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郭秦川:“静动”结合稳经济

时间:2022-07-05 13:16:36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家谈丨郭秦川:“静动”结合稳经济

这里“动”指在“静”和坚持防疫工作动态清零基础上,推进生产、生活、生命运动活跃起来,逐渐形成疫情严控下的经济社会秩序正常化。

推进经济复苏,稳住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是疫情防控形势变化中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和现实。在与疫情斗争中,“六稳”、“六保”工作既是底线思维核心,也是稳定经济的基础和支撑。同时,我们在疫情防控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疫情变化环境中如何控制好疫情并加快经济恢复。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必须正视和面对的必修课、必答题。

这里“静”指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和不稳定不确定性,把控制疫情和突发传染性防疫有效结合起来,固定防疫监测和流调窗口,固定防疫有效方法和措施,固定疫情防治的战略性和阶段性制度,固定三区(社区、小区、街区等)疫情防控专班,守住疫情防控一线站点窗口,严控口岸物流检验检疫,严控和打击非法偷渡人员或越界。这个“静”不同于以防疫为核心的“静态管理”模式,是在防疫工作的保障性基础上,持续推进经济加快恢复和正常运转,促进经济运行效率、效益和质量的提升。

这里“动”指在“静”和坚持防疫工作动态清零基础上,推进生产、生活、生命运动活跃起来,逐渐形成疫情严控下的经济社会秩序正常化。

一是现阶段,坚持常态化、制度化、责任化疫情防控不动摇,加快推进严宽相济的发展理念。即在疫情防控方面要从严从紧,在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制度和市场活力促进上鼓励从宽,但不是生产质量和品牌等级要求从低。着眼降低防疫检测成本费用,实施动态核酸严查,夯实核酸检测责任和惩戒。以防疫安全,确保经济安全有效运行。

二是有效提高要素流动质量。现阶段,急需加快要素流动性畅通和质量提升,特别是跨行业、跨产业、跨区域、跨领域之间的要素流动,需要统筹协调畅通要素的流动效率和效益。劳动力、技术、资本、物资等,要在疫情信息可追溯、可追责、可控制的前提下,杜绝影响生产要素的常态化正常流动,特别是非必要的停产停业、大面积区域性风控、行业材料性断链、民生生存性断供、等值得我们在疫情防控安全中加以客观务实的研判和统筹协调理顺推进。决策的失误和错误的决定同样,会导致疫情安全防控的经济社会效益下滑或降低。

三是持续加快恢复经济发展动能。

1、统筹政策制度,有效兑现实施。现阶段,需要立足和紧扣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和“双循环”、“统一大市场”、“盘活存量资产”、“释放消费潜能”、“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6个方面33条)等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和决策的实施,紧密结合各地区各区域区位的经济社会运行特点及疫情防控进程或现状,分级分类分部门动员一切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市场信心恢复的力量,积极面对和正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如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阶段性等不同类别和层次、不同产业内外、行业内外、存量与增量等等问题,需要在疫情防控中梳理、研究、解决,并根据国家政策制度的支持和鼓励类别,有针对性的加快有效对接和兑现外,还需要立足本地区现实问题,加以弥补、疏导和解决。全社会都有责任担当起解决现实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和困难,重点突出从解决生产领域抓起,从服务业保障着手,为社会和市场提供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与信息,目前提振信心尤为重要。鼓励和规范小微企业或摊点、集贸、早市等有效活跃起来,以小促大,以大带小,以动促活,以活推量,更多出现“鳗鱼效应”、“蝴蝶效应”等积极动能状态活起来。

2、与此同时,客观观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历史进程和现状,国内区域性区位性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建设与发展的差距依然存在较大差异。随着新型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区域性经济布局、土地开发保护格局、人口结构分布、消费需求特征、要素供给模式、信息技术与平台/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等发生深刻变化,区域性区位性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等,同国家发展需要和人民期待相比还有差距。更加需要统筹推进传统的和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新城体系性建设。同时,需要加快区域性区位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特别要针对“双循环”、“统一大市场”以及“双边”、“多边”贸易协定等产业活动单位布局、构建与对接,以满足国内需求的确定性和增量的可变性积极应对复杂严峻多变对外贸易形势。粮食安全应放在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和重要地位。

(作者系陕西统计科学研究所二级调研员、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委员)

编辑:辛思捷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