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王长寿:既要“保护好”又要“活起来”

时间:2022-05-06 11:00:51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家谈丨王长寿:既要“保护好”又要“活起来”

我国是文物资源大国,文物资源已经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价值资源,因而应加大文博考古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力度,支持在文物保护区域因地制宜依法适度发展服务业和休闲农业,开展与文物内涵相适应的文化旅游项目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文物保护基础工作不断夯实,资源状况基本摸清,保护经费和保护力量持续增长,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博物馆建设步伐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文物利用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文物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地方文物保护主体责任还未完全落实到位,文物执法部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时有发生,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法治观念也有待提升,文物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仍需加强,文博产业发展潜力还未充分激发出来。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文物保护与利用是辩证统一的。加强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基本前提,开发利用是保护传承的重要条件。一方面,我们应以文物真实性与完整性为前提进行科学适度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使文物利用具有可持续性;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过度保护使文物与世隔绝,让人们没有机会对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解、认同和热爱。唯有保护与利用并举,才能实现文物可持续传承、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好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切实贯彻文物工作的十六字方针,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等方面的价值,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新格局。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贡献。总而言之,处理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既要“保护好”又要“活起来”。

加大力度“保护好”。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记忆、民族基因的载体,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保护好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是坚持依法保护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40年来,虽已经过多次修订,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物工作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现行法律法规在如何坚持保护第一、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强化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法治意识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急需修订与完善,以为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坚持深化文保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破解影响文物事业持续发展、制约文物作用更好发挥的体制机制问题,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合理适度“活起来”。推动文物资源禀赋有效转化为文化发展动能,进一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精神力量,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一是建设中华文物标识体系。系统梳理具有文化传统、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物资源,建立中华文物标识体系,服务中华文化标识系统。深入挖掘文物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通过对文物资源的研究和阐释,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二是建设“数智化”精品展览工程。以展览展示为基础、数字智能业态为重点、知识产权开发为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支持文博单位发挥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推动展陈策划专业化、社会化,打造精品陈列。大力发展文物数字内容新业态,通过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的智能化信息产品和网络服务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文化素养。三是打造文博创意高质量产业体系。创新文物利用方式,发展要素集聚区,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文物素材再造和衍生创新。鼓励扶持文博单位和各类市场主体,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文物资源,创新内容、模式和业态,采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开发出更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近几年,故宫博物院开发出许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出了有影响力的文博创意品牌,在文物的合理利用方面走在了前面,为全国文博产业作出了示范。四是培育文博考古旅游产业新业态。近几年来,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平台的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文化日益成为支配旅游活动的精神支柱和旅游经济的重要引领,旅游则成为文化实现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的重要载体。我国是文物资源大国,文物资源已经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价值资源,因而应加大文博考古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力度,支持在文物保护区域因地制宜依法适度发展服务业和休闲农业,开展与文物内涵相适应的文化旅游项目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推介文物考古领域研学旅行、体验旅游和精品旅游线路。强化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文化遗产、文博展馆、文物考古与文化旅游相互融合,实现文化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编辑:李为涵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