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一年级课堂。
西部网讯(记者 刘望 实习生 郭佳欣)整齐的校服、五颜六色的书包......“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新学期,学校都有哪些新变化?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来到西安市部分小学进行了实地探访。
西安高新区第二十小学课后社团活动。
记者走访:小学上学放学时间普遍延后 让娃多睡会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校长罗坤告诉记者,这学期不同年级实施错峰上学,“有些双职工家庭会一大早把孩子送过来,所以我们也为此配备了教师,早晨7:30后组织孩子们进行各种体育锻炼。”
“正常来说,四至六年级到校时间是8点20,一至三年级是8点40;班级、年级社团日一、二、四、五年级接孩子时间是下午6点10,三、六年级是下午6点30,校级社团日一至六年级接孩子时间都是下午6点30。跟之前比,到校离校时间都延后了。”罗坤说。
体育、艺术、科技……记者了解到,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社团采取“1+2+N”的模式,保证学生每周都能参加一个校级的专业社团、两个年级走班制的社团,同时还有班级的社团。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也减轻了家长的顾虑和经济负担。
西安高新第八小学课堂。
记者了解到,西安高新第八小学本学期也开启了课后服务活动,包含早餐、午餐、午休,自习和活动看管。新学期学生的到校时间延迟到了8点,午休时间延长至70分钟。下午自习课后进入活动时间,由各科老师组织带领学生进行各类学科活动。课后服务结束后,老师组织学生错峰放学。高新八小的老师告诉记者,目前学校的课后服务时长达5小时,自愿参加的学生在96%以上。
而在西安高新区第二十小学,“红领巾讲堂”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记者在教室里看到,学生们结合实事热点设定主题,通过教师讲授、观看科普纪录片、学生分享等形式进行。此外,还有惠风艺体、惠风劳动、学科活动等素质拓展服务和社团活动供学生选择。相关老师介绍,为方便家长和孩子自由选择喜欢的社团活动,学校开设了在线“选课超市”,一经推出11项社团课程便被“秒杀”一空。目前,全校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8.3%。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读书走廊。
家长态度:课后服务缓解负担 为配套课程点赞
“比起之前,孩子放学后家长没有时间去接,现在学校的课后服务大大缓解了家长负担,减轻了许多教育孩子的压力。”西安高新第八小学四年级学生张沐卿的妈妈说,老师能利用延时服务时间对孩子进行辅导,补齐学习的短板,这比自己辅导孩子效果好太多了。
“我孩子在高新六小上四年级,新学期课后服务可以延点到下午6点。”西安市民高先生告诉记者,这对他们家庭来说,算是个比较好的消息。“课后服务好在‘作业不离校’。”高先生说,之前学校4点多放学,孩子由爷爷接回家,在家写作业,“爷爷基本上管不住娃,在家写作业写得慢而且不认真,等我们下班还需要再重来,特别费心。现在在学校解决作业问题,还延迟了放学时间,如果不加班,我们也能差不多接到娃。”
为了让升入小学的孩子尽快适应游戏式学习到学业式学习的转变,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专门安排了幼小衔接的课程。学生家长马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女儿上一年级,是枚妥妥的“小萌新”。马先生说:“孩子胆子小,开学前我就很担心她适应不了新环境。学校的这个课程确实给我们家长打了一针‘强心剂’,能安心、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
针对“双减”政策下学校的新变化,陕西省社科院热点问题专家王晓勇认为,校内社团兴趣活动刚刚启动,还处于过渡期,校方组织活动应该逐步规范化。“每个孩子的兴趣都是千差万别的,学校和家长都应尊重孩子意愿,尽可能保证孩子能学到有效的、能提高兴趣的东西。学校也有责任提供优质的活动内容,切忌形式主义、一刀切。”
王晓勇说,“双减”之外,家长也要尽可能去陪伴孩子,多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
编辑:沈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