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致敬高温下劳动者”公益行动由陕西省总工会、“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西部网联合举办,向坚守在一线的劳动者致敬。
编者按:37℃、38℃、39℃……连日的高温席卷三秦大地,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惧骄阳,不畏热浪,在户外高温下坚守工作岗位,他们是高温下最美的坚守者。西部网、陕西头条推出“致敬高温下劳动者”系列报道,讲述属于他们的故事。
最热的不是在太阳地底下工作,而是修理刚刚返厂的故障车。
西部网讯(记者 凌旎 刘望 苏静萌)一到高温天,城市公交车也容易“中暑”、“闹脾气”,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公交抢修工的工作就是为公交“体检”、“治病”,随时待命保障市民出行安全。8月6日,2021“致敬高温下劳动者”公益行动第三站走进西安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第二保修厂,了解公交维修工们的夏天。
炎炎夏日,公交维修工分班轮流作业,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上。
西安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第二保修厂有16个班组,共有修理工206人,为确保市民每天能安全便捷出行,维修工分班轮流作业,顶着高温,24小时坚守在岗位上。
第二保修厂新能源班班长李志成告诉记者,维修工人早上要保证早高峰,四五点就已经开始待命;有时末班公交车回到厂区已经半夜1点多,等工人维修检查结束后,已经到了第二天早上五六点。
早上10点多,室外地表温度近35℃,发动机不断传来滚滚热浪,就像吹着热空调。
早上10点多,室外地表温度近35℃。走进修理车间,一股机油味伴着热浪扑面而来,发动机不断传来滚滚热浪,就像吹着热空调。
修理工们脸上的汗水不停往下流,在这种环境下,需要尽快把车修好,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最热的不是在太阳地底下工作,而是修理刚刚返厂的故障车。”工作半个小时,李志成的汗水就连成了线,顺着裤腿往外淌。“排气管的温度特别高,普通的水杯放在排气管上,一会功夫就会红成烙铁。所以我们在维修时都穿长袖长裤,时时要注意不被零件烫伤。”
第二保修厂新能源班班长李志成介绍维修情况。
走下约1.2米深、1米宽的维修沟,李志成一直保持着猫腰、头歪45度角的姿势。操作时手上、身上满是油污,汗水影响视线时,只能用衣袖擦一擦。为了让“患病”公交车当天就能修好上路,工人们经常在维修沟内一待就是几小时,没有不腰酸脖子疼的。
维修工人手臂上全是油和灰。
由于连日高温,加之车辆空调长时间运行负荷重,公交车空调维修、电路故障频率成倍增加。“有时候一天就要修理十几二十辆车,高温下维修工作无法避免,每天的工作服也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换都来不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五保修厂天然气班班长刘阿明告诉记者,“有问题的车辆车厢内的空调肯定是打不开的,我们一般维修也都是在车外,空调也用不上。
刘阿明告诉记者,公司有规定,遇到车内高温零件维修时,可以等待温度降下来再维修,“但有时维修车辆较多,驾驶员也比较着急,维修工等不到车辆凉下来再开工。需要维修的车辆开回来,发动机周围的温度差不多70多度,发动机盖子一开,直接能看到热浪。”
刘阿明说,干了14年维修工作,这些苦累早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职责就是把车辆修好,为大家提供更舒适的环境。
为了让公交车当天就能修好上路,工人们经常在维修沟内一待就是几小时。
针对高温季节,维修工人在早晚高峰期间还需要时刻参与“流动救急”。遇到车辆在驾驶途中发生抛锚时,维修工人需要立即赶到现场,查明车辆的故障情况后,无论马路有多烫人,都要钻到车底抢修车辆。“公交车维修马虎不得,哪怕是拧紧松动的一颗螺丝、解决一丝丝的渗油,都有可能避免一场事故。让大家平安回家,就算脏点、苦点、累点,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刘阿明说。
贝壳找房西安站、京东京车会、京东之家等爱心商家为环卫工人送去清凉物资。
记者进入地沟,体验公交车维修过程。
【记者手记】
维修公交车,绝对是个技术活儿。维修师傅一听说记者要体验修车,直接摆摆手说“太难了”。几番商量之后,“派”给了记者一个拧螺丝的任务。
戴着安全帽走下1米多深的地沟,靠墙半蹲仰望着公交车底盘,迎面一股热风扑来。公交车已经停放多时,但零部件还在发烫。在这种环境下体验,记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螺丝连一丝松动的迹象都没有,任务失败。
和几个工人师傅聊,就能感觉得到,他们以抢修公交车这份工作为荣。“最热的时候汗水就顺着裤管一股一股流”“那机器烫得很,但是咱要抢时间给修好”“我们的工作很平凡,却是出行安全的保障”……像他们说的,工人师傅就是用一把子力气,一身精湛的技术,和对百姓安全的执着,一天又一天守护着我们的出行安全。
编辑:刘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