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雷秀娟:强化三个基础,推动陕西科教优势转化

时间:2021-07-16 16:51:21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家谈丨雷秀娟:强化三个基础,推动陕西科教优势转化

完善高校科研考评体系,将产学研融合中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型技术研发、技术咨询与服务等与年终绩效考评和职称评定挂钩

陕西是科技大省、高教大省、国防军工大省,科教资源丰富、优势明显,然而其优势和潜能未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学研分割隔离、自成体系,科技与经济“两张皮”。

一是高校评价导向有偏差,科技成果难转化。由于高校管理体制机制等障碍,高校科研人员往往重学术、轻应用,重评奖、轻效益,重成果鉴定、轻成果转化,对科技成果的市场前景、研发、推广及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成本和收益并不关心,无法迎合产业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导致大量辛苦研发的科技成果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科技与产业脱节问题突出。

二是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产教融合难深入。在推进产教融合过程中,部分企业对产品与项目开发兴趣较高,对技术创新平台和实验室的资金投入缺乏动力;热衷于利用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员工,对与高校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缺乏兴趣;热衷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对参加高校教学设计、课程设置、专业规划等缺乏积极性。

三是财政投入政策不完善,创新活力难激发。投入方向不合理,政府采购多面向成熟产品,对新产品、新技术采购支持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成果转化投入比例偏低,致使大量科技成果束之高阁;投入方式不够规范,对科技产业发展激励不足。为此,建议:

一、明确定位,强化科教优势转化的观念基础

企业的定位是:“生产、知识、智力”的集合体,是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基础、以产品为支柱、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生产经营型主体,是把各种投入要素转变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资源转化体。

大学的定位是:“教育、科研、开发”的综合体,现代大学应该把智力再生产、知识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的物质再生产过程。

科研院所的定位是:“科研、智能、经营”的结合体,不是纯粹产出科研成果的单位,虽然有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不同领域,但主体应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二、创新机制,构建科教优势转化的体制基础

构建利益耦合机制。鼓励高校与企业在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利用产业投资基金,共建成果转化基地与技术实验室;强化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功能,发展“实验室经济”,开办“窗口”企业,缩短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和市场的距离。

强化政策激励机制。细化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政策激励,鼓励企业投入资本、管理、技术等要素,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扎实推进产学研融合。

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完善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体系,将产学研融合与职位提升、评先评优和绩效奖励挂钩;完善高校科研考评体系,将产学研融合中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型技术研发、技术咨询与服务等与年终绩效考评和职称评定挂钩。

三、完善政策,夯实科教优势转化的财政基础

加大投入力度。陕西作为教育大省,应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创新教育融资平台,吸纳社会资金,引导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突出投入重点。加大对重点高校、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的投入,集中攻克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分析可靠、产业关联度大、对提高核心竞争力有现实意义的项目。对地方经济发展急需而高校又具备开发研究能力的项目,可通过设立政府基金方式提供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

改革投入方式。通过财政直接投入、税收优惠等多种财政投入方式,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动。

(作者系省政协常委,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李为涵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