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1年一季度,陕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52.79亿元,同比增长15.4%,这是最近十年里陕西省各季度最高的增速。
在这打破纪录的数据之下,蕴含着陕西经济内在的强大韧性,也彰显着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陕西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与信心。
信心回归,陕西经济强势复苏,看数字更为直观
地区生产总值是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成果最具综合性的指标。2021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同比增长18.3%。
与全国经济发展同频,陕西一季度经济运行展现了一样的奋进姿态。从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GDP增速达到历史最低点,到今年一季度GDP破纪录的亮眼成绩,陕西逆势冲刺,跑出“V”型反转。
据陕西省统计局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陕西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8%;第二产业两年平均增长4.8%。其中,工业生产增长较快,两年平均增长5.4%;第三产业两年平均增长4.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两年平均都实现了正增长,意味着,这些行业规模已经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的水平。呈现企稳回升、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活力增强、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工业强劲回升成为最大的亮点。一季度,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9%,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5.3%,两年平均增长7.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装备制造业增长37.8%,分别高于规上工业4.1个和18.9个百分点。
这其中,重点项目建设功不可没。大项目的集中落地使得疫情后逐步恢复的工业投资大增,给予投资者更强信心。2021年,陕西省初步安排省级重点建设项目542个,总投资2.19万亿元,年度投资4295亿元。其中30亿以上项目154个,过百亿项目49个,创新驱动、先进制造业类项目占比达到25%以上,项目规模、质量较去年大幅提升。
相对全年来看,2021年陕西省项目开工一季度较为集中,其中宝鸡、渭南、咸阳、延安项目开工处于领先地位,占全年开工项目总量半数。重点项目建设正逐步成为城市经济提振的引擎和方向标。
一季度陕西地区生产总值的“开门红”,将为今年整年的经济强势复苏形成良好开局,而经济形势的好转,也将为疫情后的经济恢复带来更强的信心,为下阶段积攒起继续奔跑的底气与势能。
数据背后,陕西如何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超越
人勤春来早,万事日相催。
3月30日,对于时不我待、追赶超越的陕西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承载着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总源头重大使命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在西咸新区全面启动。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依托陕西科教资源优势和高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优势,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主体和人才积极性,让一批“大院”“大所”“大企”有了融合发展的“撬动点”。
在2021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高质量发展”依旧是个高频词,可见这依然是贯穿于全年的工作重点之一。但是,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这一引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诞生,是陕西对区域内科创资源的再整合和全面扩容升级,以建设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 塑造着陕西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资料图
搭建创新驱动平台,汇聚各方力量共促发展的同时,为确保“十四五”开局之年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抓项目扩投资”同样被摆在首位。
今年,陕西省初步储备“十四五”重大项目2061个,总投资12.7万亿元。在这些项目中,有支撑关中协同发展的西安“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咸阳法士特产业基地(二期)等622个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409亿元;有支撑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的汉中市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山阳电子信息产业园(三期)等220个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99亿元;有支撑陕北转型持续发展的榆林陕投清水川电厂(三期)、洛川苹果产业集群建设等129个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51亿元。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这些重点项目率先“起跑”,以构建“陕派”现代产业体系为陕西“十四五”高质量开局注入了强大动力。
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陕西对于内功的“修炼”,那么开放式发展,则是陕西发展外力的必修课。
今年4月起,西安税务部门实施中欧班列“税收服务直通车”服务,聚焦服务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关联企业及“走出去”企业;截至3月底陕西自贸区引入东航等14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临空经济规模突破100亿元,同时,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推广应用国家标准版18大类729项服务,主要业务覆盖率达到100%;今年夏航季,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通航城市达到164个,航线超过240条,国内网络通达性和支线机场覆盖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一带一路”、自贸区等红利的集中释放,空中航线织就的对外交流通道,中欧班列“长安号”在其中的穿针引线,推动开放式发展成为陕西追求流动与活力下的新姿态。
经济发展锚定“高质量”,民生发展锚定“高品质”。开年以来,陕西省发放就业补助资金28.09亿元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安排资金6亿元,支持改善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推动全省1900多家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省财政下达资金13.4亿元支持全省老旧小区改造;加大价格调控,重要民生商品“保价稳供”……以经济发展为基,以民生改善为本,一份份“民生清单”记录的是深情,呈现的是幸福,也传递着陕西的发展温度。(文/李炘弋)
编辑:李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