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陕西省委办公厅作出《关于开展向“三秦楷模”路生梅张雷威同志和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学习的决定》,在全省开展向“三秦楷模”学习活动。西部网、陕西头条今日(3月2日)起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展现“三秦楷模”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的精神。
西部网讯 (记者 高冠涛)“去,就去基层,去祖国最艰苦的地方。”1968年,24岁的北京姑娘路生梅在大学毕业之际,作出了人生的重要抉择——远赴陕北佳县。而这一去,便是整整53年。
路生梅为孩子们看病。
我不是过客 而成了这里的子民
“在一个很冷很冷的隆冬早晨,我拎着小包,走过窄窄的街道,进入佳县人民医院大门,谁能想到我会在这里度过四十余年的日子。我不是来往过客,而成了这里的子民!”在文章《我的人生历程》中,路生梅这样回忆道。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佳县是榆林最穷的县,两孔破旧的窑洞,周围是一片散落着坟头的荒野,这就是当时佳县人民医院的真实写照。每天一瓢黄河水、冰冷的土炕、虱虫的叮咬……路生梅回忆,除了生活的艰苦,当地人卫生知识很匮乏,这才使她毅然决然扎根黄土高原,决心改变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和观念。
工作不久,路生梅出诊救助一位难产妇女,进门后,她却看见脸色苍白、披散头发的产妇坐在土袋子上,另外一位妇女死死揪住产妇的头发跟她说:“产妇‘血迷’(失血性休克)了,揪着头发就不会昏死过去。”当时孩子已经出生,一位老婆婆正准备用家用剪子来剪脐带。路生梅一把抢过剪子,告诉老婆婆,“如果用不干净的东西剪脐带,破伤风杆菌就可以顺着脐血进入小孩的体内。”
目睹了这一切后,路生梅被深深地刺痛了,但同时,也激起了她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担当。
工作后不久,她在这里结婚生子,成为了佳县人。在给党组织递交的申请书里,她认真写下这样的承诺——“为党工作五十年,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
路生梅当年在党员登记表中写下的承诺。
1981年,路生梅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因为学习成绩突出,多家大医院都给她提出了丰厚的条件,但路生梅的心早已扎根在了佳县。虽然北京是路生梅心心念念的家乡,但她却回到了佳县,因为她深切地感受到,“这片艰苦的地方,真的太需要好的医生了”。
路生梅上门为群众看病。
为了信念和理想 付出一生的努力
50多年的风雨兼程,当年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如今已是满头银丝。
“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信念、有理想,为了信念和理想,不怕受挫折,坚持不懈永远奋斗,哪怕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的努力。”在佳县县委组织部档案馆,记者看到了路生梅当年出诊回来后在党员登记表中写下的承诺。
1999年,路生梅从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岗位上退休。退休后,她拒绝了北京亲人希望她回京安度晚年的建议,拒绝了国内知名医院高薪聘请的邀请,却从不拒绝佳县群众上门看病。
在佳县黑龙庙拐,不足20平方米的窑洞里,每天上门找路生梅看病的群众络绎不绝,她总是耐心接待。多年来,路生梅一直坚持少花钱治大病、不花钱能治病的原则,坚持不滥用抗生素、不滥用激素。
“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给患者,留给年轻的同行们。”2020年1月29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时路生梅手写的请战书。
她说,“扶伤济世、敬德修业”是当年母校对自己的期许,也是她坚守了几十年的初心。
如今的路生梅每周一、三、五上午,还在坚持义务坐诊,自退休以来累计诊疗近10万人次。她还加入志愿者团队,深入山区帮扶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组织老年志愿者常年展开关爱弱势群体、保护环境等活动。
走在佳县的街头,随时都有老乡拦住路生梅嘘寒问暖,“路姐”“路姨”“路奶奶”的称谓不绝于耳。
孩子们亲切地称呼路生梅为“路奶奶”。
无怨无悔扎根陕北50余载,路生梅兑现了“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诺言,她用几十年的精神底色,诠释了自己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当地人民的满腔赤诚。
一路走来,路生梅先后荣获榆林市三八红旗手、榆林十大最美女性、榆林市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道德模范、“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荣登“陕西好人榜”“中国好人榜”。
路生梅为佳县群众看病。(资料图)
编辑:高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