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赵锐:“投行思维”看周期,“投机思维”要代码

时间:2020-12-08 13:12:32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家谈丨赵锐:“投行思维”看周期,“投机思维”要代码

文/赵锐

最近谈到“第二层次思维”对个人投资及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为了便于更形象地理解,就用今年的资本市场举例说明。结果很多朋友要求推荐股票,以为搞经济研究的都是“股神”。看来还需要一些篇幅继续阐述我的想法——是授人以渔,还是授人以鱼。

经济学家管清友今年开课了,他是对经济周期研究颇有建树的年轻专家。但前不久在一篇文章中感叹讲课的效果不是太好,很多听众直接索要股票代码,这偏离了授课的初衷。

管清友更倾向于从宏观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规律上去阐释周期的重要性,指导大家如何更准确地把握这些规律,形成独立分析判断的能力。但这种类型的课程并不讨好,不如直接抛出两只股票代码来得火爆。

那究竟是两个股票代码能让你实现财务自由,还是把握住周期才能穿越牛熊?可惜大多数人都停留在前者的“第一层次思维”上,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资本市场“七赔二平一赚”的死循环定律。

再试想,如果经济学者都是巴菲特式的人物,又何必去写文章、搞讲座呢,每天低买高卖闷声发大财就可以了,谁还看得上讲课赚的那几两碎银子。

也许,不玩股票的经济学者不是好分析师,不推荐股票代码的研究员不是好学者。但经济学者与荐股专家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是授人以渔,还是授人以鱼。

我们发现,从今年夏天开始很多“大咖”都出来讲课了,投资理财类的书籍在图书销售榜上的排名稳步上升。这些信号让我不由产生一些联想……其实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万物皆有周期,有起就有落,有涨自有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顺应周期、减少犯错,而不是妄图以逆势操作博取高额回报。

记得多年前有个关于某市花椒产业的故事。该市的花椒种植加工业发展了半个多世纪,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的稳定来源。有记者采访问:你们是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花椒产业发展的?受访者答: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这也许是坊间编造的一个玩笑。但“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这句话背后,却蕴藏着对“周期”的深刻认识。农业作为种植业,必须遵循植物生长的生命周期。花椒从栽种到挂果需要3年左右时间,这个基本的生命周期,决定了花椒产业不可能灵活高效地应对市场周期的变化。

在这样的产业特征下,如果不断跟随市场周期频繁调整产业结构,就只会增加犯错的几率,最终“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算盈利二毛五”。想当年,一些地方“挖掉苹果种酥梨”的案例不少,可真正树立起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区县却不多。

所以在投资周期上一定要认识到:短期业绩靠运气,长期业绩靠坚持。特别是农业、消费、医疗以及装备制造等基础产业,都是需求弹性较小的逆周期产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去培育发展,不是短期行为就可以取得收获的。

无论对个人投资还是区域发展,在这些领域都需要长期潜伏,我们要做的不是主动寻找机会,而是耐心等待机会上门。从中长期发展来看,这些产业领域是一省一市应长线投资并长期持有的核心防守性资产。

防守性产业类似投资领域所说的“固收+”产品,主要是筑牢产业安全底线,规避因经济形势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引发的风险。这类产业投资很少能在短期内获得高额回报,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之下,能产生持续增长的复利奇迹。

比如浙江、广东等省长期集聚发展的生活消费品制造业,从不起眼的纽扣、袜子、打火机起步,逐步升级发展到附加值较高的品牌服装、名牌食品、家电卫浴等制造业,最终占据了国际国内较大的市场份额。既为其后发展电商业态创新、高端制造等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资本实力,也为本省经济规模不断跃升提供了复利增长的力量。

以“投行思维”研判这些产业,所跟随的就不是短期趋势,而是要着眼国家经济社会上升发展的大周期。这个大周期是从中等收入国家迈进高收入国家水平的历史进程,未来十年左右我们正处在这个跨越台阶的关键期,这类基础产业也将进入“黄金十年”的“慢牛”增长期。

防守之外,还必须配置进攻性投资。如果说防守性投资是实现资产安全的手段,那进攻性投资才能实现追赶超越的财务自由。

从发展趋势看,大科技领域当然是最具进攻性的未来投资,这个大领域也是下一个“黄金十年”的造富机器。搭上这个历史性风口,将改变当前的省市经济格局,也是个人投资创富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

今年在资本市场中不断轮动上升的新能源、半导体、5G等板块,都是大科技赛道的主流产品。但这些细分产业的行业周期变化较快,普通投资者很难跟上节奏。即便你有幸从A板块调仓到B板块,也是靠运气抢上了节奏,如果因此膨胀了判断力,以后必然会凭“本事”亏掉盈利。

在这些领域,谁都别指望能战胜市场周期,获得全行业的轮动收益。对个人来讲,只能赚认知范围内的钱。对一省一市来讲,也要重点投资具有基础优势和比较优势的细分产业,赚能力范围内的GDP

“没有任何资产类别或投资具有与生俱来的高收益,只有定价合适的时候才具有吸引力。”所以,对大科技领域的细分产业,成功的投资不在于“买好的”,而在于“买得好”。换句话说,就是要在产业风口启动之前就潜伏布局,而不能等到热点出现时再去追高投资。

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培育新兴产业也要遵循同样的规律。一是要依托科技和产业基础优势,深耕自身价值,不惜重仓投入。二是要规避自身要素不足、起步太晚的风口产业,防止接盘站岗。

其实,区域经济发展的“投行思维”与个人投资的理念相通。比如对陕西来说,首先要做好投资配置,养好下金蛋的“鹅”。一方面持续定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特色农业等长期持有的核心基础产业,筑牢经济发展的安全保障。一方面瞄准本省起步较早的光伏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等细分产业,重仓进攻性资产,尽快蓄积追赶超越的新动能。

其次要紧跟风口行业发展周期灵活调仓。一是深入挖掘新的价值产业,及早潜伏布局,这方面潜在的科技产业化资源还有很多。二是在风口产业过热时,及时止盈减仓落后产能和落后技术,减少低效投资,加仓升级新技术新产业,增强有效投资。

最后再强调一遍:别指望哪位大咖给你两个代码就能扭转乾坤,最重要的还是要跟随把握住发展周期。

编辑:李为涵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