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代表担当丨陕西省人大代表王小琴:非遗羌绣绣出脱贫致富新生活

时间:2020-10-28 09:00:37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脱贫攻坚·代表担当丨陕西省人大代表王小琴:非遗羌绣绣出脱贫致富新生活

为了传承羌绣技艺,带动更多农村留守妇女增收致富,2015年王小琴注册了“羌州绣娘”商标,成立了宁强县羌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探索出了“公司+学校+合作社+基地+绣娘”的文化产业带贫模式,帮助农村和城镇待业妇女学会羌绣技艺

49f00ed50c513c59c072df73eb2bcac3.png

省人大代表王小琴

西部网讯(记者 李卓然)一根绣针、一团彩线、一块底料、一张绣绷,身着羌族传统服饰的绣娘,捻着长不盈寸的羊毫细针飞针走线,一朵朵栩栩如生的牡丹就跃然于绣布上……位于汉中市宁强县的羌绣“非遗传习所”内,十几名来自宁强县各个乡镇的留守妇女正在一针一线地赶织“羌绣”,她们每天早晨把孩子送到学校以后,就会来这里做一名上班的“绣娘”。

“我们的羌绣不仅绣出了各色各样的手工艺品,还绣出了贫困乡户脱贫致富的美丽画卷。希望通过我的羌绣技艺牵手更多的农村姐妹,一针一线地传承创新羌文化,把大家的生活妆点得更加绚丽多彩。”陕西省人大代表、宁强羌绣传承人王小琴说,这也是她最大的心愿。

一直以来,王小琴努力践行着心中的梦想,将愿望一点点实现。

da64369c989d9b6d08e37ffdb8536e2c.png

刺绣的绣娘

“在当地,刺绣本是妇女们打发时间的针线活。绣品主要是自己用,或者馈赠亲友,很受大家喜爱。宁强羌绣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一些绣娘年龄大了,不做手工了。一些年轻人嫌手工刺绣慢,挣不到钱,就纷纷外出打工了。”王小琴说。

为了传承羌绣技艺,带动更多农村留守妇女增收致富,2015年王小琴注册了“羌州绣娘”商标,成立了宁强县羌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探索出了“公司+学校+合作社+基地+绣娘”的文化产业带贫模式,帮助农村和城镇待业妇女学会羌绣技艺。同时,采用“集中型”和“分散型”两种生产方式。一方面,在县城周边区域招聘妇女到公司务工,计件发放工资;另一方面,在边远镇村设立羌绣专业合作社,让当地没有外出务工条件的绣娘居家灵活生产,定期上门指导、收购,解决了她们的后顾之忧。

“目前,我们开办了10个传习基地、3个社区工厂、6个羌绣专业合作社,举办羌绣技能培训班40余期,研发羌绣产品300余种,已培训绣娘5000余人次,带动1000余名妇女灵活就业,其中贫困户300余户,残疾人23名。”王小琴说。

在王小琴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妇女聚集到了她的身边,用自己的双手绣制美好的生活。“在这里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从以前的‘留守妇女’变成上班族,大家的干劲大了,生活更有了奔头。”宁强县毛坝河镇脱贫户张海艳高兴地说。

949397f389182d3933ff88331a804047.png

羌绣工艺品

一路走来,宁强县的羌绣“活”了起来,也带动了更多贫困户的日子红火了起来。而在发展的过程中,王小琴也意识到,羌绣技艺要传承发展,同时还要让绣娘获得经济效益,就必须在羌绣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有责任为大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希望通过自己的羌绣技艺,培养大家的自信,促进大家增收。“王小琴表示,下一步,她还要继续开展“三年培育万民绣娘”的提升工程,建立羌绣研发设计团队,创新开发更多富有特色的羌绣产品。同时,以“文化+旅游”体验为依托,打造羌绣非遗产业园,不断挖掘和丰富羌绣内涵,强化羌文化的活态传承,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喜欢羌绣,推动羌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编辑:张娟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