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奋有新貌丨挖致贫“病根”下“绣花”功夫 耀州脱贫“摘穷帽”

时间:2020-03-26 14:09:17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秦奋有新貌丨挖致贫“病根”下“绣花”功夫 耀州脱贫“摘穷帽”

耀州区坚持把“着力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作为首要突破口,创新开展以爱国爱党爱集体、动力足、点子多等为内容的“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持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使贫困群众真正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编者按:省政府2月27日批准铜川市印台区等29个贫困县(区)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陕西所有贫困县全部摘掉贫困帽子,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为进一步总结和展示这些县(区)在脱贫攻坚中所取得的有益经验和典型做法,即日起,西部网、陕西头条客户端、“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特别推出“秦奋有新貌——陕西29个县(区)脱贫摘帽”专题,邀您共同见证陕西人民脱贫攻坚之路,一起感受三秦儿女不懈奋斗之美。

01008f1214a7c9cdb1ebb30e54e99ddd.png

耀州一瞥。

西部网讯(记者 刘望 通讯员 朱云 寇飞)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一年之中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季节。革命老区耀州传来捷报——“耀州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意味着,压在老区人民头顶的“穷帽子”终于被摘下。

耀州区,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被重新核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如今的耀州,旧貌换新颜,一大批贫困群众告别土旧危房,迁入新居。村村都是水泥路,上班就在家门口,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手机信号稳定了,网络也接了进来,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以前的看病贵、上学难等老问题不用发愁了,整个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完全变了样。

脱贫有实招:让“扶贫活水”瞄准穷根 精准“滴灌”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前,耀州区贫困发生率高达14.97%,超过3万人处于贫困线之下。“村民住的是土房,走的是泥路,喝的是雨水,从村里到镇上跑几个小时”,这是此前耀州区的真实写照。

ad9a6dce7308635b8ca933824c92d5aa.jpeg

耀州区庙湾镇柳林村第一书记刘晓龙(左)帮助贫困群众改进产品。

为了摘掉“贫困”的帽子,耀州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一号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全区上下尽锐出战,37名区级领导包抓66个贫困村,422名驻村工作队员扎根一线,3281名干部结对帮扶7837户贫困户,形成了区镇村三级书记抓脱贫、党员干部齐上阵的攻坚体系。同时,成立了由区纪委监委牵头的区联合督查组以及“回头看”专项督办组不间断跟踪督导,凝聚了强大的攻坚合力,有效地推动了工作落实。

b870f584249dc2eb46387138dc5ec055.jpeg

20年前的穷窝窝马咀村变成现在的富裕村、旅游村、生态村。

“短短几年功夫,变化真是翻天覆地。过去,‘老虎下山一张皮’,出门两腿泥,进门一身土;现在走的是水泥路,住的是小洋楼,用的是天然气,喝的是自来水,村里现在‘南来的、北往的’,出门得把自己的形象弄好。”照金镇照金村村民曾世德说。

近年来,耀州区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盯脱贫退出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深挖致贫“病根”,下足“绣花”功夫,让更多“扶贫活水”瞄准穷根精准“滴灌”。受益的不仅仅是贫困群众,集体经济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壮大。耀州区55个村级光伏电站覆盖全区4732户贫困户,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照片 084_meitu_11.jpg

耀州区石柱镇举办设施蔬菜实用技术培训。

近年来,耀州区坚持以系统化的思维谋划和推进脱贫攻坚,围绕产业发展,布局实施以“三个经济”为主导的“2342”工程,以区域经济发展推进高质量脱贫,目前已带动群众就业1万人左右。同时,抢抓全省“3+X”产业政策机遇,重点发展以苹果、肉羊、设施农业为主的三大产业,兼顾光伏、香菇等特色产业,形成了镇有主导产业、村有集体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发展格局。

如今,在这片土地上,围绕7个深度贫困村35个产业扶贫项目全部建设完成,37个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建设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解决,健康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做到了“应救尽救”“应养尽养”,特殊贫困人口得到基本保障和稳定脱贫,新的生活正扬帆起航。

数据看发展: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彻底清零

38c6be6093e07bd391027c4d5eac11f7.jpg

脱贫故事汇:让贫困群众好好往前奔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志”,耀州区坚持把“着力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作为首要突破口,创新开展扶贫扶志活动,持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使贫困群众真正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之前,咱一没手艺,二没钱,只能靠在矿区打打零工维持生活,有活了挣些,没活了歇着。”庙湾镇蔡河村贫困户许建华说。

许建华一家五口人,收入方面除了靠和妻子打打零工以外,也就两个在外务工的女儿偶尔能补贴点家用。小女儿正在上学,原来住在棚户区的破房子,一到大雨就显得岌岌可危。

“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了我的大问题,头轻了一截子。”入住新居的许建华,生活也一下子有了奔头,借着庙湾镇打造香菇小镇的有利时机,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加入合作社开始学起了香菇种植技术。等到村里召开香菇产业大会,他再也坐不住了,主动要求承包了7座香菇大棚,在他的精细管理下,现在每月收入近5000元。

如今,一家人有了新房子,家里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上学的小女儿还享受着精准资助政策,一家人生活的其乐融融。

(脱贫攻坚)(3)陕西耀州:社区工厂制衣忙

耀州区小丘镇的社区服装加工扶贫工厂。

长期以来,在这片激荡着奋进旋律的红色土地上,由于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环境恶劣、基础薄弱,全区7个深度贫困村就有6个集中在这里,这些深度贫困村是整个耀州脱贫攻坚战场上最难啃的“硬骨头”。穷日子让照金镇高尔原村村民冯耀林刻骨铭心,“从小在我印象里,家乡就一个字——穷。那时候非常羡慕有人吃上稠的包谷糁”。

如今,冯耀林印象里那种穷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他甚至开始跟上班族一样“朝九晚五”。冯耀林高兴地说:“厂子建在家门口,不用出远门,每个月就有2400元的收入,老人孩子都能照看,这样的生活我很满足。”

不仅仅是冯耀林,在耀州区建设运营的17家社区工厂里,260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人均月收入1700元左右,社区工厂俨然已经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新窗口。

59b9639756f5ab9468b67c5e7a03ba4a.jpeg

统战扶贫干部和贫困户在商讨辣椒过季后下一季种啥。

孙塬镇孝西村的贫困户王耀驰在2013年打工中不幸被钢管夹断了腿,留下终身残疾,连孩子上学的学费都掏不起,生活困顿,意志消沉。“八星励志”活动开展以来,在村上第一书记傅长辉的鼓励下,贷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以他名字命名的“耀驰包子铺”开张了。寒来暑往,从开始销量不到一百个,到现在一出摊就销售一空,每天收入在100元以上。

相比于过去,王耀驰实现了精神、物质的双丰收,整个人从内而外地被彻底改变,摆脱贫困的幸福感,洋溢在脸上,沉浸在心田。

(本文部分图片据新华网、陕西日报)

编辑:刘望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