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霍线宝鸡过境高速公路。
文/魏雯
发展公路旅游能够提振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助力陕西乡村振兴。通过发展公路旅游,能够催生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农村三产融合,扩大农民持续增收渠道;通过发展公路旅游,以寻根溯源的人文情怀和乡村情结为起点,建成彰显优秀农耕文明的旅游路线,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通过发展公路旅游,建成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公路旅游景观和集文化、生态、产业为一体的公路旅游产业集群带,成为陕西城乡融合发展的展示窗口和平台。
发展陕西公路旅游要以振兴乡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建设宜居家园为目标,以村镇资源综合利用为路径,通过政策、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城乡资源流动不畅的难题,建设对全省村镇经济发展具有综合带动提升功能的重点公路旅游工程,努力打造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统一的欠发达地区公路旅游发展范本,使之成为优化全省旅游格局、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民生环境的新的抓手。建议如下:
从省级层面编制公路旅游总体规划,做好系统设计
国内外公路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自然景观型,强调公路沿线地理位置多变和风景观赏性;二是文化景观型,沿途串联一系列古建筑,强调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三是产业集群型,例如德国的葡萄酒之路,以公路旅游促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吸引公路旅游。因此,根据省内具备条件的公路旅游大主题线路,建立陕北、关中、陕南三条公路旅游带状路线,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区域旅游产业一体化网络。从目前来看,建议规划三条主题线路:一是以黄河文化自然景观为主的沿黄路;二是以山岳生态自然风光为主的G210、G108秦岭南麓公路旅游线;三是产业集聚程度高的S107秦岭北麓公路旅游线。三条公路旅游路线在交通上已经初步具备条件,辐射从北至南我省核心区域,构成“一横两纵”十字型公路旅游带状路线。建议按照这一思路,从省级层面编制公路旅游总体规划,明确总体发展思路,优化整体空间布局,确定推动公路旅游发展的政策、路径和抓手。在总规划指导下,沿线城市修编完善各自公路旅游发展规划,做到相互借鉴和衔接。
蒲城到白水段高速公路。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高效务实的协同发展机制
公路旅游涉及面广,应统筹规划,尽可能多的串联起自然文化景观和其他资源,整体设计,科学规划,避免单打独斗、低水平的开发。一是建议省发改委为发展公路旅游工作的牵头部门,省文旅厅、省交通厅、省商务厅为小组成员,建立我省公路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政策衔接、部门对接、统筹协调、检查督促等事项,明确沿线各市定位和阶段任务,确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二是建立全省公路旅游发展企业联盟,由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牵头组建,邀请大型旅行社、自驾游联盟、民宿业、酒店业、餐饮业、户外活动企业等参与,建立旅游投资、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市场合作机制。三是建立我省公路旅游专家咨询小组,邀请全国和省内外在公路旅游规划、实践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参与到为我省发展建言献策的机制中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精心打造公路旅游示范工程与项目,强化特色服务
公路旅游是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和区域经济优势结合的综合体,深入挖掘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独特性是发展好公路旅游的关键。建议:一是尽快出台全省旅游公路建设规划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线形设计应根据公路旅游特点,增强道路驾驶体验性,在具备条件路段适当增加车道和停车带,结合地域环境和需求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以及采用原木护栏等自然式方法合理设置安全设施,统一全省旅游公路标识标牌和旅游景点标识设置。二是公路沿线景观绿化工程邀请有丰富经验的高等级设计资质企业公司,充分融合利用原有的优质景观资源,结合路域视野范围内植被景观、村镇风貌等条件,设计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精心打造公路沿线整体视觉景观。三是建设乡村公路旅游驿站。“乡村公路旅游驿站”是整合农村公路、文旅资源和乡村产业资源的复合型经济社会服务体,以激活乡村内生资源,重塑乡村发展活力为目标,承担休憩服务、旅游导引、特色经济展示与销售以及公共服务等职能。驿站除了为农村公路旅行者提供舒适安全的休息环境,还可以提供覆盖乡村的旅游指引和路线设计等服务,提供体验乡村资源的交流活动,是当地特色产品展示销售的平台。不同于传统休息区、服务区的概念,乡村公路旅游驿站是所在区域经济特色展示、生产和生活活化的节点。
沿黄观光路。
积极引进旅游企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公路旅游行业
政府顶层设计,资本积极参与,激活新产业新业态。一是壮大公路旅游企业队伍,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旅游集团投资公路旅游项目,鼓励支持陕旅集团、陕文投、曲文投、西旅集团等本土旅游企业在公路旅游项目上的创新,培育带动民间资本进入公路旅游行业。二建立重点项目库,对运用PPP模式新建和改建我省公路旅游基础设施投入较大的项目列入省、市重点工程,挂牌督办优惠政策的落实和项目审批进度,建立动态跟踪管理机制。三是直接通过税费减免和低息贷款等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在公路旅游沿线建设旅游驿站、民宿、户外营地等旅游项目,形成有规模的公路旅游产业廊道,融合沿线旅游资源和产业发展,激活社会力量助推公路旅游发展壮大。
(作者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辑:高政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