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008幅绣品制成的“红凤千花帐”。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蛇盘兔、鱼戏莲、麒麟送子、老鼠嫁女、龙凤呈祥、百鸟朝凤……1008块形态多样的图案汇集成一面火红的“红凤凰”图案刺帐,它们分别出自不同绣者之手。10月9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A馆,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中,一大面墙的“红凤千花帐”吸引了参观者的关注,大家纷纷感叹其绣工多样、独具特色。而在这面绚丽的刺帐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故事呢?
记者了解到,为迎接1995年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陕西近百个县,以及各区、市的千余名基层妇女制作了巨幅绣帐《红凤千花帐》,绣帐高5米,宽7米,由1008块精美绣品组成,绣品的15种底色又拼成一转首展翅、临空而上的红凤凰,寓意着中国妇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丰姿以及对世界妇女未来命运的期望。
而在1996年3月,由陕西省妇联发起的“红凤工程”正式启动,这是全国首家专门资助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公益事业,启动资金就来源于这面“红凤千花帐”拍卖款,资助当年考上大学的陕西籍贫困女大学生完成学业。据了解,截至2019年6月底,“红凤工程”共资助陕西籍贫困女大学生5555名,资助金额达2380万元。
参展市民靳女士告诉记者,她来看展前还提前了解了“红凤工程”,其中“毕业后5年内资助一名贫困女大学生”的理念非常好,可以使爱心一直延续下去。“我身边就有朋友通过‘红凤工程’资助了一个女大学生,学生毕业后也成为了资助人的一员,依靠自己的力量再帮助其他贫困女大学生。”
“红凤千花帐”局部。
据悉,陕西民间刺绣有着久远的历史传统,女孩子十多岁起开始绣嫁妆,结婚后给孩子绣裹肚、衣帽,给老人绣珍头、鞋袜,给神庙绣百花帐等,每个妇女的一生都和刺绣结下不解之缘,形成了陕西民间刺绣独有的风貌和艺术魅力。
“红凤千花帐”。
《红凤千花帐》是陕西民间传统刺绣的一次全景式展示,1008幅作品的构图、配色、针法各有特色且不重样。图案内容有呈现远古图腾的鱼蛙图、蛇盘兔、鱼戏莲;有体现民俗民风的麒麟送子、老鼠嫁女、捻线线;有祈福吉祥的龙凤呈祥、百鸟朝凤、镇宅狮虎。从艺术风格上看,陕北造型夸张,色彩对比强烈;陕南配色细腻,带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同一幅鱼戏莲,每一位绣者汇进自己的审美情味后便呈现出千姿千态。从绣工上看,辨针、网针、锁子针等多种针法的交替使用,加之农民手工染制成的丝线艳丽鲜亮,更加突出了绣品的个性和艺术魅力。
编辑:马晴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