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说丨食:从“食荤者”到“吃草”一族 脂肪让人又爱又恨

时间:2019-09-24 19:10:59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亲历者说丨食:从“食荤者”到“吃草”一族 脂肪让人又爱又恨

从丰盛的大鱼大肉到健康轻食沙拉;从口味单一的大众化到风格迥异的“网红风”;从吃饱吃好到低脂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物的追求越发精致。或许在菜市场中再难觅见排队买猪肉的盛况,但在网红餐厅门口,却一定少不了排着长队前来打卡的年轻一族。

4ae4acee381a5e6932c6a4dc58412da0.jpg

西部网讯(记者 朱童戈)民以食为天,从物质匮乏时渴望大鱼大肉到生活富足后青睐低脂健康,从口味单一的大众化到风格迥异的“网红风”;或许凭票割肉限量供应再也不会出现,但精致、美观还营养科学的网红餐厅一定少不了排队打卡的年轻一族。围绕“食”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也有很多期待,那些服务于吃的各行各业各个岗位都是社会前行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西部网、陕西头条对话猪肉店老板和轻食沙拉制作者,聆听他们的过往与新生。

cbf0840f053b8e617f698fb0fc84a9fc.png

肉店老板陆步轩和轻食沙拉制作者唐相华。

53岁的肉店老板陆步轩:1985年,他以西安市长安区文科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初始,陆步轩也是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满怀热情投入到学术研究中。但在写过几篇学术论文后,他发现想写出成绩太难,于是决定“弃文从武”,放下笔,拿起刀,成为一名猪肉店老板。现在,他拥有了一家自己的食品公司,已经入驻了电商平台并开起了直营店。如今他笑称,自己与“猪肉”之间有着冥冥之中天注定的缘分。

28岁轻食沙拉制作者唐相华:因为有着既想吃好又想瘦的诉求,这让当时体重达205斤的唐相华对轻食沙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通过健康饮食体重降到160斤时,他更加惊讶于小小的食物竟然对一个人的改变如此之大。唐相华认为,自己的职业更像是一个“魔法师”,为食物注入“灵魂”,让食物更有“尊严”。

30e6c0c896c6c6cd9919e116e07683a8.jpeg

西部网、陕西头条:陆总好,刚开始卖肉时的情形现在还记忆深刻吗?生意怎么样?

76b1b79a73d8a0d6de88745d09b95510.jpeg

正在给顾客切猪肉的陆步轩。(资料图 受访者提供)

陆步轩:记得当时挑了个好日子,应该是1999年9月9日开起了第一家店,寓意“久久长”。刚开,确实红火了3天,亲戚、朋友都来照顾生意,你割一吊子,他要几根排骨,很是热闹,但随后新鲜劲儿一过,生意开始走下坡路,有一阵子一天连半扇子猪都卖不完,我都有些沮丧了。好在3个月后,生意开始回暖,但也是大概每天卖一头半勉强维持生计。

记得那个时候,老百姓对猪肉的需求还是挺大的,像有人孩子过生日啊,家里谁升职啊,学生考了个好学校啊,都会想到割点大肉改善一下伙食。来我摊上时,感觉顾客们都是笑容满面、春风得意。我发现买肉还有些特点,你像年纪大的爱要瘦肉,年轻人觉得肥瘦相间咥起来更香,一般家里条件不太好的就爱要纯肥肉,膘越厚越美,不光便宜,还能炼大油,油渣子还能炒菜包包子,大油隔段时间炸个馍片,也算沾了荤腥。街坊邻居打算割肉了,很多前一天就跑来预订,让给留块好的。

我虽然起店名是寓意长久,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第一家店开了2年,赔了2万多块,到2001年10月实在撑不下去了,只好倒闭。看卖肉不行,我想找个学校当老师,还是不太顺利,当年元旦前后,一咬牙,重新选了个地方重操旧业。

重开张呢,我从一个外行变成了内行,“学费”也没白交,找了更合适的位置,过去两年也攒了些人气,最主要我不浮躁了,懂得了经营之道,卖肉先为人,人气足了,生意自然不会差。一个月后销量蹭蹭蹭往上窜,到2002年前后达到高峰,一天能卖十几头,加起来有一吨的肉,每天来买肉的顾客都有七八百人,在市场里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ae437476f7ea286d78d6bcda3f5371e9.jpeg

唐相华制作的美味的轻食沙拉。

西部网、陕西头条:唐相华你好,轻食沙拉算是一个小众餐饮,你是怎么做起这个的?

唐相华:做这个吧,也有三四年了,都是缘分。我大学学的是电机电气,标准的理工男,就业也是冲着专业工作去的,说实话,干得不带劲,总觉得还不够喜欢。

我爱做饭,虽然不是“科班”,但打小就爱,动手能力也强,后来又遇见爱“吃”的老婆,我的厨艺突飞猛进。那时候天天搜馆子找美食,外面吃个啥好的,都能记住味儿,回到家就能做个八九不离十。

有道是乐极生悲,吃美了,体重也急剧飙升,巅峰时我俩一度达到了205斤和180多斤。人一胖感觉影响到了健康,我俩做了个决定,一起减肥。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一个国外的美食博主晒出轻食沙拉照片,我惊叹竟然还有如此低脂健康的高颜值食品。手痒痒的我想试试,想做一些既好吃、又好看、还能瘦的食物。效果不错,坚持一段时间后,我体重从205斤降到了160斤,足足瘦了40多斤。

起初真的只是为了减肥,没打算开店,但身边朋友见你瘦了,各种“羡慕嫉妒恨”,蛊惑我们帮忙带一份吧,于是开始有朋友预订轻食沙拉,在大家的热情追捧下,我们的沙拉店竟水到渠成地开起来了。刚开始也曾入不敷出,慢慢到收支基本平衡,现在每个月还有一些存款,这样的生活我已经很满意了。

16a3e6c925c04e2045937f59c3b51979.jpeg

西部网、陕西头条:陆总,在肉案子上忙碌的那些年,你觉得都有些什么收获?

53f1834c42789814fb671ef56d448571.jpeg

陆步轩认为,分猪、割肉、剁排骨不仅不轻松,还是个技术活。(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陆步轩:老话说人生三苦是撑船打铁卖豆腐,其实杀猪卖肉也不轻松。首先卖肉也是个力气活,偌大的半扇子猪你要能拤起来、抱得动,能挪能吊。其次也是个技术活,分猪、割肉、剁排骨也不简单,外行都不知道在啥地方下刀。另外,你得懂经营之道,不然注定做不好,这是个脑力加体力的活,看似简单,做好其实并不容易,要不断钻研琢磨。

卖肉那些年吧,虽然这个职业脏、累、琐碎、起早贪黑还油腻缠身,但我一想到来割肉的都心有所期,和我小时候凭票买肉相比日子是好了,但也不是想买就买。所以我特别注重口碑和诚信,要真诚对待每一位顾客,可以说我收获了很多人生经验,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之前受过的苦、流过的汗都分不开。

92990220ba5fac30fd2e2a2da7b3f31a.jpeg

闲暇时间,唐相华也会自己研究一些新品沙拉的制作方法。

西部网、陕西头条:唐相华,轻食沙拉制作者这个职业不同于其他传统职业,你觉得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

唐相华:确实,制作轻食沙拉的工作很特别,它可以帮助很多人改变生活质量,也可以传递健康、精致、科学等很多东西。我认为这个职业更像一个魔法师或者艺术家,它可以把很多平凡又普通的食材搭配在一起,给这些食物注入“灵魂”,让它们变得有“尊严”。

至于尊严呢,当我看到一些人通过吃我们家沙拉有了更健康的身体和轻盈的身材,整个人都变得更加自信时,我就有满满的成就感。另外,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挖掘特有的饮食文化,让食物变得有态度和气度,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一份有意义的工作,我会继续努力。

82c04793d653c1a5d771f6ce207be0df.jpeg

西部网、陕西头条:陆总,很多年过去了,您觉得大家在“吃”这方面的追求有哪些变化?

a5944ade370becc6e502f4539e1fa749.jpeg

陆步轩正在为顾客切肉、分肉。

陆步轩:过去吧,物质不富足,老百姓提起吃,首先需求是吃饱,现在呢,日子好了,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更要健康。当然,现在对于吃,可选择的东西多了,除了猪肉,鸡鸭鱼、海鲜等要啥有啥,蔬菜水果也是反季节,超市随时也是琳琅满目,我们把这个称之为“消费升级”。

将来呢,为安全、绿色、环保的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是我们零售业要做的事情,所以我也要紧跟时代,选择转型,从单纯的卖猪肉到做猪肉产业链,从洋猪到土猪,从普通猪肉到品牌化运营。

fdc067ea54912955feb34ecebe51b5be.jpeg

精美的摆盘也是制作沙拉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西部网、陕西头条:唐相华,有没有想过等你到了退休年纪,咱们的国家是什么样子,你这个职业会变成什么样?

唐相华:要是按照现在的退休年纪算,我到退休还有30年呢,那个时候咱们的国家肯定是越来越强、越来越好、越来越发达。我的职业应该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觉得会有更多年轻人喜欢的形式和新兴的东西出现,对于餐饮业呢,未来肯定不单单是顾客来店里点餐或者叫外卖,一定会有更加有创造力的东西出现,比如高端私人订制餐饮会不会普及呢?

我觉得未来“家庭式”的餐厅会很多,客人提前告诉厨师自己想要吃什么菜品,厨师会按顾客的要求进行准备,可能一个餐厅一周只开几次张,需要顾客提前预约,厨师来进行私人订制。

00adc5186da52743125cf18098a339df.jpeg

西部网、陕西头条:陆总,您想对现在依然为大家吃好而努力的年轻人们说些什么?

陆步轩:“吃”是刚需,人人需要,随着社会发展,餐饮业前景广阔。餐饮业门槛低、易入门,大部分做熟人的生意,但要做好着实有难度,特别是现在,实体经济不易。这个时候,正是练内功的当口,守住底线、做出特色、抓住机遇、有所突破至关重要,大家加油!

西部网、陕西头条:唐相华,你想对那些年长的为改善大家“食”做出贡献的前辈们说些什么呢?

唐相华:国人现在生活富足,条件优越是几辈人的努力,他们很优秀同时也很不容易,物质匮乏时难处更多,那些老前辈有的入行特别早,有的甚至十几岁就要去当学徒,一点一点才能熬出头,但是前辈们身上诚信、敬业的“匠人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我们要传承好。

编辑:朱潼戈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