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播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迎来大结局,千万观众一起经历了一场盛唐时期的传奇故事。以长安为叙事背景让该剧多现西安元素如水盆羊肉、火晶柿子、羊肉泡馍,客观上可以给现在的西安带来宣传效应。但让西安观众稍感遗憾的是,该剧除了概念上的联系外,与现在的西安并无多少关联。
“为何《长安十二时辰》不在西安拍摄?”“西安需要一座大型影视城吗?”等等这些由该剧引发的讨论依旧是西安观众热议的话题。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只有《长安十二时辰》不在西安拍摄吗?
《长安十二时辰》于2017年11月在浙江宁波象山影视城开机,耗时7个月拍摄。象山投资了5500万元,建起了一座70多亩面积的“唐城”,四四方方的长安城由65幢唐代典型建筑组合而成,剧中,我们看到的盛唐时期的108坊,被整齐有序地还原出来。
无独有偶,2017年12月上映的表现盛唐文化主题的古装魔幻大片《妖猫传》的拍摄地,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名曰唐城。片中对大唐盛世的景致和景观进行了美轮美奂、如梦如幻的展现。据官方介绍,唐城里面明德门、东西市、青龙寺等标志性建筑也是一应俱全。
2017年陕派热播大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拍摄地,不是在我们的女主角周莹女士的故里,而是在千里之外的无锡。
陕西的大剧《大秦帝国》拍了四部,内蒙、新疆、浙江、宁夏等地周游了个遍,也并没有在陕西取过景。
时至今日,一个疑问不禁再次涌现:秦、汉、唐这样具有鲜明陕西色彩和标志的文化符号为何会被外地拿去,为何会在外地开花结果。难道只是因为没有大型的影视城?
在西安,曾经也有个影视城,名叫“秦王宫”,占地60多亩,位于西影厂的南侧。曾拍摄过纪录片《秦始皇》和电影《古今大战秦俑情》,不过后期项目改建,早已不复存在。
现今,西安其实也有影视城,如《白鹿原》影视剧及书籍带火的白鹿原影视城,及在沣东正在建设的以大型秦文化主题演艺为核心的丝路国际电影城项目。
另据数据显示,国内目前3000多家影视基地中能够盈利的比例仅5%,另有15%的影视基地勉强达到温饱,而剩下约80%的影视基地处于亏损状态。
可见建设影视城并非一本万利,毕竟影视城处于整个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下游,扮演更多的是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
西安影视产业从三十年前的生机勃勃发展到今天,不能将“西安影视真是不行”的原因仅归于“西安没有一座大型影视城”。
8月18日,《长安十二时辰》的庆功会放在了西安。 图片来源:华商报
“人财两缺”才是“西安影视不行”的顽疾
“西安没有一座大型影视城”只是西安影视行业发展缓慢表面原因,“人财两缺”才是的实质原因。
首先,影视产业是一个资本密集性行业,“钱”是永远的现实问题。西安本土的资本市场发展不如“北上广”等发达地区,众多中小型影视公司往往拿着项目却找不到投资,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即使目前在抖音上因为张嘉译回陕拍摄而大火的《装台》,西影厂应该也属于“小额跟投”。
秦知道了解到,《长安十二时辰》的最大特点是——“花了大钱”。公开资料是,全剧总投资超过6个亿,单集制作成本为1000万元。《白鹿原》电视剧版总投资约1.6亿元,《长安十二时辰》可以拍下来快4部。
这些成本都不是小数字,不但是西安公司,大多数城市的公司是没有能力“领投”的。
另外,西安虽然作为中国影视行业数一数二的人才输出基地,但自身却存在行业高素质人才短缺的现象。
1987年的《经济学人》曾有篇报道,指出中国大陆在三年时间里产出了大量优质电影,这些佳片大部分并未出自北京或上海,而是西安。西安诞生了很多影视人才,“影视陕军”成了影视圈响当当的旗帜。不过近年来,他们的舞台早已不在家乡。像《长安十二时辰》的导演曹盾是个西安人,但事业发展的重心一直都在北京。
而且在产业链的全部环节中,西安影视行业一般只在项目策划和剧本创作等方面占有一定优势,而在诸如拍摄制作、宣传发行等重要环节,西安本地并不能独立完成,通常要在北京、上海等地来实施。
像2015年的《平凡的世界》,尽管是陕西本土作家路遥的著作,发生地也在陕西,但制作团队却是上海的尚世和北京的华视,陕文投只能算作参投方之一;《那年花开》主投方同样也是北京的华视娱乐,曲江影视跟投。
同时,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变革,网络概念汹涌,西安影视企业存在对“网生代”影视的研究和创造准备不足,很多具有本土特色的IP未被深度开发,没有充分调动“网生代”草根影人的创作动力,使得现在网络上大火的各类“网剧”难觅西安的影踪。
大唐西市“隐市”。
不如利用西安故事的“好剧”打造西安的“城市名片”
《长安十二时辰》火了,连带着网红城市西安更火了。飞猪数据显示,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等西安历史遗迹类景点的周预定量同比增长了27%。饿了么数据显示,北京水盆羊肉外卖订单量环比增速全国最高,达到133%。淘宝数据显示,火晶柿子的搜索量突增2127%。
文化符号对于城市发展的推动,不管是城市吉祥物,还是标志性、具备情感色彩的影视作品,通过传播逐步沉淀成为城市的一个文化符号,并开始对城市经济产业产生反哺。
据新华社报道,观剧后,不少观众立刻规划了暑期西安游。7月19日至21日,大唐西市“隐市”开集期间,吸引游客超过17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两成多。这一盛况,也是源于多年来西安市打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
曲江大唐不夜城。
近日,西安市借势发力,力图将剧中那些醒目的唐代传统文化用现代手段让它活起来,让大唐传统魅力与现实无缝衔接。
日前,西安曲江新区大唐不夜城步行街、阿里影业、仨仁影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宣布未来将以曲江新区“中国年·看西安”项目为契机展开战略合作,通过《长安十二时辰》IP运营,共同把曲江新区打造为盛唐文化体验中心,将《长安十二时辰》剧内资源结合商业板块深度定制,以阿里鱼提供的商圈大数据为指导,打造吃、喝、玩、乐为一体的文化优质体验地。此外,各合作方还将在曲江新区开展“唐文化”研究,并在“唐文化”影视作品的创作题材、拍摄取景及宣传推广等方面达成优先战略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后期还有一系列具有陕西色彩的影视剧陆续搬上荧幕。由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同名小说《装台》改编,陕西籍演员张嘉译、闫妮主演的电视剧拍摄已经接近尾声,这部电视剧在西安拍摄期间曾引起西安市民排队围追。预计播出后还将赋予西安现代时尚、追赶奋斗的气质标签。
在这多部热门影视剧与城市主题的互融与互用上,西安的“流量”随之也会崛起,提升西安的“现代气质”不如利用西安故事的“好剧”,着力打造西安的“城市名片”。西安不如凭借自身独特魅力——历史文化+网络爆款,刺激着商业繁荣发展,搭上网络进程不断革新的快车。
文/李为涵 高政超
编辑:李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