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西部网记者参加陕煤集团“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集中采访活动。
西部网讯(记者 朱童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年来,陕煤集团实施的小企业改革,是以小博大,改的是小企业,做的是大事业。”这是陕煤集团董事长杨照乾经常对自己手下的员工说的一句话。4月17日,西部网记者参加陕煤集团“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集中采访活动,围绕企业发展、创新、转型进行蹲点采访,了解陕煤集团的“改革之路”。
从2016年开始,短短三年的时间,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确定了110个企业为改革对象,占企业总数的21%。到2018年底,陕煤集团完成了101个企业的改革任务,占目标的91.8%。
杨照乾表示,陕煤集团将通过用好、用足、用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政策,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增加优质增量供给,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依靠改革、依靠创新的内涵式管理体制和增长方式。
据了解,通过三年的小企业改革,陕煤集团目前已盘活资产556亿元。
据了解,通过三年的小企业改革,陕煤集团目前已盘活资产556亿元。
生存困境倒逼改革
在陕煤集团所属的陕煤运销集团,记者了解到,2018年12月13日从西部产权交易所传来好消息:“陕西煤业集团黄陵有限公司50%股权交易挂牌期间已征集到意向受让方。”这意味着陕煤运销集团纳入小企业改革范围的最后一个股权转让项目终于落地。截至2018年12月,陕煤运销集团完成小企业改革7个,通过小企业改革回收资金约1.7亿元,盘活了资源,消灭了亏损源。
自组建以来,陕煤集团有相当数量的此类小企业存在。“这些小企业增加了经营成本、降低了运营效率、分散了管理重心,严重影响了集团核心竞争力,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桎梏。”陕煤集团总经理严广劳告诉记者。
陕煤集团企业管理部负责人分析认为:推进小企业改革,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消灭亏损源……对陕煤集团来说,是自身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先行先试大胆探索
“成立一个公司非常简单,但是改革、清理一个公司,真是千头万绪,涉及工商、税务、资产处置、债权债务清理、职工安置,工作量非常大、难度也不小。”陕煤集团相关业务人员介绍。因此,必须推动小企业改革工作落实,坚决不留后患。
早在本轮经济下行伊始,陕煤集团就开始着手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决心关闭资源枯竭、亏损严重矿井。2014年8月,陕煤集团启动了小企业改革工作。
“小企业就像是陕煤集团健康肌体上的小肿瘤,虽小但危害极大,必须下决心切除,小企业改革不能等,这是必须做的手术!”陕煤集团企业管理部负责人说。
2014年8月,陕煤集团启动了小企业改革工作。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
过去,陕煤集团下属的陕化公司分层过多、分工过细,内部信息传递迟缓,对迅速变化的市场不能作出及时反应,下属的塑业公司2014年亏损350万元,拖欠45家单位账款,负债金额高达1000万元,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陕化公司企业管理处处长袁延文在回忆当时企业的境况时说,这是关乎塑业公司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必须集合大家的智慧,深入思考解决。
陕化公司以塑业公司为小企业改革试点,通过整合优化机构设置和管理流程再造,把原来11个部门整合为2个部门。
2015年底,塑业公司包装袋产量较上年增长24%,实现扭亏为盈。三年来,塑业公司累计生产包装袋近6000万套,完成工业总产值1.1亿元。
编辑:高政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