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神禾塬上忆柳青:他用稿费建起农械厂 给村里通上了电

时间:2019-04-12 07:45:00  来源:西部网  ©原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神禾塬上忆柳青:他用稿费建起农械厂 给村里通上了电

4月11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中省媒体采访团来到了柳青扎根14年的长安区皇甫村,踏寻着柳青生前的足迹,实地了解他在这里的创作生活,聆听当地百姓讲述有关他的点滴趣事。

3927a9dc4d19900f29937c7200265b81.jpeg

刘田民老人向采访团一行讲述柳青在皇甫村的创作生活和点滴趣事。

西部网讯(记者 李卓然)“父老心中根千尺,春风到处说柳青。”4月11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中省媒体采访团来到了柳青扎根14年的长安区皇甫村,踏寻柳青生前的足迹,实地了解他在这里的创作生活,聆听当地百姓讲述有关他的点滴趣事。

1952年,柳青来到终南山下的长安县皇甫村,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庄稼人”。即便他当时担任着中共长安县委副书记的职务,却不曾在韦曲城里坐过一天办公室。扎根皇甫村的14年间,他和当地村民同呼吸、共命运,结下了血肉相连的鱼水之情。

“俺柳青伯是个大好人,村里人都把他当做知心人、自家人。大家心里有话儿喜欢向他倾吐,遇到困难事儿也愿意找他出主意帮忙。”说起柳青的生前故事,现年74岁的刘田民老人深有感触地向大家讲诉。

刘田民是谁?他就是柳青《创业史》小说里才娃的原型。在柳青来到皇甫村的时候,刘田民不到六岁。为了更加饱满地塑造高增福(才娃父亲)这个人物,刘田民被艺术地缩小了近四岁。而在柳青深入皇甫村的14年间,刘田民也从一个时常被父亲夹在胳肢窝去开会的孩童,长成了能顶大人使唤的半大娃子。如今,他已是《创业史》这部小说中唯一活着的人物原型。

往事一幕幕袭来。1960年1月,柳青拿到16065元稿费,随后便把这笔巨额稿费全部捐献给了王曲公社,建起了公社农械厂;1961年,柳青开始动笔写《创业史》(第二部),为了皇甫村民及早用上电灯,柳青向出版社预支5500元稿费,从此皇甫村拉上了高压电线、竖起了电杆,通上了电……讲到这些,刘田民老人的眼里溢出泪花。

7d432f6edc1a8ecf7572825ca18ea9e0.jpeg

位于皇甫村东头神禾塬上的柳青墓园内青砖苍柏、整洁宁静,采访团一行在这里向柳青敬献鲜花和花篮。

在皇甫村东头神禾塬上就是柳青墓园的所在地。经过多次修整,柳青墓园已焕然一新,陵园内青砖苍柏、整洁宁静。从柳青墓园门前的塬上向山边望去,那座柳青和合作社社员一起修的桥还在,那慢慢流淌着的河水好像还在缓缓地诉说着这块土地上的一段风云创业史。

走进如今的皇甫村,村庄整洁、乡风文明,老百姓生活富裕。村两委会一班人抓经济、搞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一万七千多元,柳青精神在这里传承发扬。

皇甫村支部书记罗斌告诉记者,柳青在皇甫村留下了他的一切,他一心一意为党工作,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幸福着想。“柳青精神是我们最大的一笔财富,我们要学柳青、改作风、换脑子,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柳青精神。”

编辑:肖昌希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