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团首站走进兴平市花王村。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4月11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咸阳市集中采访全面启动,接下来8天时间,围绕乡村旅游发展、建设新农村等主题,三秦都市报、陕西传媒网、西部网、咸阳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10余名记者将在兴平市、礼泉县、彬州市、泾阳县进行蹲点采访,用全媒体手段讲好咸阳故事。
花王村:从锯齿形的“城墙路”到宽阔整洁的致富路
记者团首站来到了兴平市花王村。花王村位于兴平市西城办西南部,共406户1793人,现有建档立卡户共33户110人,其中,贫困户16户52人,脱贫户17户58人,2018年脱贫5户15人。目前建档立卡户中,27户72人享受低保,涉及残疾人口16户18人,涉及慢病人口15户21人,健康人口79人,有劳动力人口52人;农村新农合参合率100%。非建档立卡户中,享受低保12人,残疾人21人。
西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韩雷告诉记者,“之前的花王村是西城办最落后、最偏僻的村子,街道污水横流,村民门口都是锯齿形的‘城墙路’(一半水泥路一半土路),走进村子里感觉人都没精气神。”
在2018年4月份左右,用了3个月时间,他们给村子修路,进行排水改造,改进基础设施,改变村容村貌,通过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来抓班子带队伍,让村民种植苗木花卉来开展扶贫工作,干的热火朝天。
花王村村民王群英的孩子腿部有残疾,治疗费用高,也需要人照顾,所以家庭比较贫困。她没来村里大棚蘑菇种植基地打工之前,只能做些零活。“现在好了,一天工作6小时,能挣40块。”王群英说,“孩子他爸再打打零工,日子也有了奔头,我争取明年脱贫。”
正在大棚蘑菇基地收蘑菇的村民。
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带动周边6000余名农民就业
当天下午,记者团一行来到位于兴平市的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这是陕西乡村旅游的一个新面孔。据了解,该项目于2012年动工建景区之前曾经是一片荒无人烟、人迹罕见的黄土沟壑。景区一期工程于2013年10月1日建成后正式对外开放。2018年春节初一至初六接待游客101.4万人次。2019年春节接待游客共78.68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马嵬驿景区总占地233亩,是一个集马嵬古驿站文化展示、文化交流、原生态餐饮、民俗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新概念园区。园区建筑借助自然地势错落有致、古朴素雅,建设有3条民居古街:民俗作坊街、民俗小吃街、民俗文化展示街。其中有马嵬驿文化广场、雕塑艺术馆、茶楼、戏楼、农具展示馆、民俗婚礼等14个配套景点。
42岁的本地村民的李亚飞2016年正式进驻马嵬驿景区,现在,她在景区已经有了3家餐饮店,而且她还成为了景区的一名义务管理者。李亚飞告诉记者,她的店雇佣了13个员工,都是周围的村民,她对景区最大的感受就是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为大家增加收入。“之前我只能在外面打零工,现在我回家乡开店,每家店每年赚10几万是不成问题的。”
作为景区的义务管理者,李亚飞平时主要负责景区小吃街的卫生检查,餐饮店人员的仪容仪表,食品的口味、质量等方面。李亚飞说,景区像她这样的义务管理者还有十五六个人。“在享受了景区发展带来的福利的同时,我作为村民,也应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据马嵬驿商会会长李光介绍,马嵬驿景区带动了周边农村从事无公害蔬果种植和生态养殖,建立起水果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传统手工编织生产基地、家禽养殖基地等马嵬驿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解决了600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
李光说,通过民俗文化展演、民俗餐饮、民俗体验、休闲娱乐等项目,景区解决了当地2100人以上的农民就业。“景区让农民群众得到直接就业的同时,还在科学而严格的管理下为农民树立起旅游服务意识,提高了群众素质,助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编辑:高政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