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自2017年4月1日挂牌以来,紧扣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省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即落实中央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
自贸试验区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差别化改革深入推进,165项试点任务基本完成,复制推广国务院、商务部推出的138项改革试点经验,培育262个制度创新案例,“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作为自贸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通过实行“无纸化通关”、“舱单归并”等改革举措,将一周时间改为两三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报关,显著提升了中欧班列通关效率,为企业大幅度节省了通关费用,极大地实现了促进本地、带动周边实现贸易便利化,2018年,陕西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进出口增速名列全国第3位。
两年以来,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建设快速发展,带给我们了诸多启示。
启示一: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能放尽放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从简政、减税、降费、融资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营商环境一系列重大举措。陕西省委、省政府继确定2018年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之后,2019年又制定营商环境条例、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十大行动”,出实招,降门槛,减环节,继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从实践看,不管是国外的迪拜、新加坡,还是国内的上海和广东,打造好的营商环境是自贸区发展的最佳实现路径。目前从陕西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看,市场经济与沿海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民营经济发展滞后、中小微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高,严重影响自贸区发展的质量及规模。
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培育西商精神,壮大企业家队伍,坚持公平保护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类产权,消除投资者的隐忧,增强投资者信心,坚持着力构建重商、尊商氛围,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按照能放尽放的原则,获得省上支持,将省市县三级有利自贸区发展的管理事权下放(委托),获得国家更多的支持,加大金融改革创新步伐,以拓展FT账户功能和应用为突破口,赋予陕西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逐步放宽跨境资本流动限制,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突破实现陕西营商环境再上台阶。
图片来自网络
启示二:打通发展的人力资本瓶颈制约
人才是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发展的最大资源,陕西自贸区要打造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的重要支点,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人才的教育、培养和储备等问题,需要大量懂多种语言、文化风俗、外国法律、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等领域专业化的各类人才。
陕西尽管有众多高校,但长期以来专业设置与产业衔接不配套现象严重,能直接上手搞业务的经验型人才,还有待大力从国内外先进地区引进。而目前为止,这些人才仍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欠缺的资源,因此需要大力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除西安人才新政的推出对各类人才巨大的“西引力”,陕西各高校应当瞄准自贸试验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站在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高度,调整教学专业,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培育专业对口、动手能力强的各类人才,推进优秀国际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外国留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扩大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更好地发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功能,建立“丝绸之路”智库联盟并有效发挥机制效能。
启示三:理顺自贸试验区与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差别
经济特区和国家级新区突出政策的支持功能,带有强烈的政府主导特征,以优惠政策的洼地实现招商引资的目标,带有强烈的历史色彩,应该说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整个国家经济相对落后时期的战略选择。经过40年的努力,我国经济总体实力已大幅上升,发展战略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必须及时跟进。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自贸试验区应突出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自贸试验区应成为制度创新的高地,而不是政策优惠的洼地。陕西自贸试验区应把打造最佳市场营商环境作为核心工作来落实,全面落实自贸试验区外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坚持不断提升服务方式与理念,俯下身子,降低身段,建立政府班子分组对接民营企业机制,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真心实意帮助企业减负减压、排忧解难,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为每一位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打开无限广阔的市场空间。
启示四:因地制宜,制定自贸试验区建设新模式
从2000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至今已经过19年时间,从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至今已有6年时间,陕西正处于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按照陕西自由区总体方案,将“一带一路”向西开放战略与“西部大开发”区域战略联系起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应深植“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与资源,以发展“三个经济”、优化营商环境为带动,实现陕西经济追赶超超的目标,聚焦四个方面实现陕西自贸区有力突破:带动区域开放,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上的排头兵;带动创新发展,成为内陆改革开放引领区;带动产业升级,成为欧亚产业合作中心;带动人才聚集,成为世界最具发展潜力人文交流新高地。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姜涛)
编辑: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