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下午,陕西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专题联组讨论。摄影 赵昊
西部网讯(两会报道组)1月29日下午,陕西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专题联组讨论。来自各界别的18个委员小组被分为五大联组,委员们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话题,进行热烈的讨论,为我省奋力追赶超越献计献策。
“把秦岭打造成践行绿色发展的中国样板”
“保护秦岭就是保护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这对陕西,尤其对西安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第三小组“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构建绿色发展方式”会议现场,省政协委员、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涛说,“目前,秦岭沿线省市将秦岭视为‘后花园’,在秦岭的生态保护方面,沿线省市并未形成生态建设协同发展机制体制。”
他建议,陕西省应该以全面构建绿色发展为机遇,以秦岭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推动秦岭生态保护跨区域的机制体制研究,出台秦岭生态区整体保护规划,促进秦岭沿线的生态协同保护,实现秦岭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把秦岭打造成践行绿色发展的中国样板。
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常委陈利关注大棚房整治问题。她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土地使用者违法私自改变土地用途,把农用地改为非农用地,土地执法不严。
陈利建议,要加强土地执法部门的日常巡查力度,把大棚房问题消灭在日常的土地执法管理中。从技术上加大投入,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测、视频监控包括人工智能等一些高科技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发现违法问题和违法地点,提高巡查执法效率。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让农民离土不离乡”
近年来,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计划上,很多地区的小镇打造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陕西省政府提出建立200个示范村的计划,省政协委员、西安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杨霜林建议一定要吸取经验教训,不能一律同质化建设,呼吁相关部门拿出标准、组建专家团队,对特色小镇进行不同的特色打造。
“在陕西以袁家村为代表的特色小镇很多,关中有一个袁家村生意很火,有两个也会很火,十个也还行,但是100个就会全部死掉。”杨霜林说,某一个地方的建设一定要做到独一无二,能与当地气候、生活环境相符合,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的核心不在于农民住上高楼大厦就成了市民,而是让农民离土不离乡。
省政协委员、省电影家协会主席张阿利今年比较关注的话题是“让高品质文化服务使人民群众更具有获得感”。“2018年陕西省推出了国际艺术节、国际电影节,成功推出了《柳青》、《平凡的世界》等优秀剧目。这些高质量、多元化的文化服务供给,为增加陕西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张阿利说。
张阿利建议,要从宏观层面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陕西形象的全面塑造,可以运用各种媒介载体,从各个角度,多元化、一体化的传播陕西形象,讲好陕西故事。
“把陕西现有的存量资产盘活,将优势资源转换”
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专题讨论会上,委员们就陕西如何实行更深层次开放的问题上,积极发言,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西安外国语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马福德认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作为我省最大的国际化机场,在对外开放发展的步伐上还不够。
他认为,这需要加快陕西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进一步夯实枢纽经济发展。“应该争取尽快开通西安出港直飞法兰克福国际机场和阿联酋迪拜国际机场等国际航空枢纽站的国际航班,提升西安作为西北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
发展需要资金,改革民生需要资金,陕西的对外开放也需要资金,那么,这些资金从什么地方来呢?省政协委员、西安市政协副主席王国根给出了答案,“资金就在陕西”,但他在调研中发现,陕西很多上市企业都没有做好融资,没有盘活资金。
王国根表示,要解放思想,发展的思路有了,资金就有了。王国根建议,要深化改革开放,把陕西现有的存量资产盘活,将优势资源转换,把合作的大门敞开,政府服务再优化,让陕西的营商环境得到大的提升,外部的人才、资金、技术就会源源不断的流入陕西。
编辑:焦晓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