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部 记者 曹凯 惠鑫)“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我省要“实现56.5万人脱贫29个县摘帽”,这让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更是卯足了干劲。系列报道”新时代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省人大代表、汉中市佛坪县长角坝镇龙草坪村村委会主任谭从香
省人大代表谭从香,是汉中市佛坪县长角坝镇龙草坪村村委会主任。对她来说,最关心的就是村里老百姓的致富。她说,2017年底龙草坪村人均年收入达到9000多元,实现了脱贫摘帽。
谭从香:“现在脱了贫了,就要想尽办法,决不能让群众再返贫。”
而在2015年,佛坪县长角坝镇龙草坪村,还有40%的农户属于贫困户。
国家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后,谭从香带领村民一起,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在通过自身努力的同时,用足用活各项扶贫政策,不断发展壮大村里的产业,帮助村民摆脱贫困。
谭从香:“通过技能培训的,一个贫困户,一个鸡苗,政府补助二十块钱,等销售的时候可以卖六七十块钱。”
目前,通过流转土地、产权改革等方式,龙草坪村已经发展起了中草药、养鸡、养蜂等产业,还成立起了农业合作社,贫困户用产业到户扶持资金入股,年底可获得分红。有了产业支撑,龙草坪村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安康市汉滨区忠诚村的蔬菜大棚基地
和汉中市佛坪县长角坝镇龙草坪村一样,安康市汉滨区忠诚村,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全村230户村民中过去近一半都是贫困户。近几年,当地政府结合实际,引导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或土地入股的方式,发展起了2200亩大棚蔬菜,每亩大棚菜的收入近万元,这帮助村里的70多户贫困户摆脱了贫困。
省人大代表、安康市汉滨区忠诚村党支部书记刘瑞红:“统一搭建大棚,统一分户经营,统一育苗、销售,把每年的利润部分,投入到第二年,农民种地时候啥也不用出了。”
省人大代表、安康市汉滨区忠诚村党支部书记刘瑞红(右)
自身努力、政策扶持、产业支撑,我省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的群众,摘掉了贫困的帽子。2018年,我省通过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着力打造"3+X"农业特色产业体系,23个县、104.5万人即将摘帽脱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我省将继续"坚持脱贫不脱政策,有效巩固脱贫成果。"这对于已经脱贫摘帽的群体来说,无异于是"扶上马,再送一程。"
省人大代表、佛坪县龙草坪村村委会主任谭从香:“眼下脱贫政策,依然是我们发展的有利支撑,不能停。”
在脱贫攻坚战中,还有一股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那就是来自企业的积极参与。紫阳县政府与陕西郑远元专业修脚保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从2014年起,以政企合作模式为贫困户提供技能培训,4年间,已经帮助5万人通过技能实现脱贫。
省政协委员、陕西郑远元专业修脚保健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远元:“政府主导、企业安排、基地培训加定向就业这么个模式,他到岗我们是有个基础保底工资。2019年我们的保底工资是5000,基本上一家人有一个人就业,就可以一年脱贫。”
2018年,众多非公企业通过"百企帮百村"社会扶贫行动,以多种方式,帮扶贫困村脱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我省要"大力实施产业就业扶贫,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至少有1个增收产业,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郑远元:"掌握了一门技能,就是他的生存之道,通过这种培训能改变这些人的思想观念,能提升他们的素质。"
郑远元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省人大代表、安康市汉滨区忠诚村党支部书记刘瑞红:“引导他有上进心,不要去堕落,等着吃低保,可以学一门技术,慢慢感觉到1年挣个两三万块钱很轻松,可持续发展。”
2019年我省将实现56.5万人脱贫,29个贫困县摘帽。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安排,到2020年,我省要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巩固脱贫成果,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编辑: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