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建议明确陕西未来五年国际学校工作规划
西部网讯(两会报道组) 今天(1月28日)下午,陕西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2位省政协委员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聚焦“五新”战略实施和发展“三个经济”中心任务进行大会发言。省政协委员、西安高新国际学校国际部校长刘莉就《关于基础教育国际化学校“供给侧”改革的建议》进行发言。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9月30日,江苏省共开设国际化学校119所,浙江省74所,山东省51所,河南省37所,四川省51所,北京市103所,上海市106所,重庆市22所,而陕西省仅开设17所,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
“陕西省的17所国际化学校中有6所公办学校,11所民办学校,其中包括3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4所国际化的中国双语学校,和10所高中国际课程学校。”刘莉说,陕西省高端国际人才市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主体数量不足,供给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高以及供给成本过高。
任何一所学校都不能独立完成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同时,普通中小学虽开设有国际教育交流的活动,但未开设跨文化理解的通识课程,产品和服务不够多元化,且国际化学校师资缺乏,办学成本过高。刘莉表示,仅有的三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的发展举步维艰,生源不足导致运营亏损,多家外资教育机构撤资停止办学、或被迫搬迁。
刘莉建议,要明确陕西省未来五年国际化学校工作的主要规划、实施途径、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切实保障现有的国际化学校实现良性运转,加快建设一批国际化学校成为全国的行业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引领陕西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同时也要向经济发达省份学习,建立促进国际化学校发展的相关政策。“像建立高端人才子女国际化学校入学政策,解决海归人才子女对接国内教育等问题。”
“引进世界各国中、小学优秀教师交流学习、本地任职工作,加快国际化教师的交流和培养。”刘莉表示,职能部门要根据实际,建立国际化教师的培养机制,制定国际化中国教师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储备陕西省国际化基础教育人才,也可以在基础教育强国中建立陕西省教师海外培训基地。
她建议,省、市职能部门加强对国际化学校办学专业化发展的指导和监管,在人才引进和课程内容两方面要加强管理,提升品质。还应该鼓励更多中小学与国(境)外学校建立合作结对关系,建立常态化国际交流渠道,此外,学习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中小学跨文化理解课程的研发经验,推进陕西省普通中小学的跨文化理解课程设计与实验,促进全省中小学在全球背景下开展课程教学。
编辑: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