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眉县霸王河渡槽 跨越时空的水利丰碑成为新时代的生动“精神课堂”

时间:2025-10-19 18:10:24  来源:西部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宝鸡眉县霸王河渡槽 跨越时空的水利丰碑成为新时代的生动“精神课堂”

“让历史说话 让文化浸润” 传承弘扬渡槽精神为传承这一珍贵精神遗产,使其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营头镇坚定不移推进霸王河渡槽教育传承工作,重点打造霸王河渡槽教育基地

ebc62e87da38c71b25c1987fe72f5485.png

没有高科技机械,仅靠三台吊车和人拉肩扛却建起了西北最长石质渡槽。历经40余年,宝鸡眉县霸王河渡槽仍滋养着16万亩农田。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这座宏伟建筑,是当年人民群众以钢铁意志和集体力量凿山引水、战天斗地的光辉见证。它不仅润泽了万亩良田,更深植了“团结拼搏、求实创新、敢于争先、自觉奉献”的渡槽精神,成为融入这片土地血脉的宝贵财富。如今,这座承载着“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精神的水利丰碑,转身成为眉县霸王河渡槽教育基地,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水利建设史、传承奋斗精神的生动“精神课堂”。

a9c00fd4c03ab2f0839e7b6097495c82.png

跨越时空的水利丰碑从滋养农田到滋养精神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中平原持续干旱。1972年,伏旱更是长达38天,赤地千里,渭河断流,眉县及周边地区近两百万人面临严峻缺水困境。1977年10月,在大兴水利的热潮和粮食增产的需求中,石头河水库及其配套工程破土动工。

工程初期,缺专才、资金紧、设备少等困难迎面而来。上万名党员骨干和技术团队带领广大群众,历时8年建起一座1566米长、平均高度20米的石质渡槽,该渡槽成为目前西北地区最长的渡槽。

40多年来,眉县等县16万亩农田因这一水利工程而五谷丰登。西安、咸阳、杨凌等地数十座城镇也得其润泽。

15e977177b3285225601b1b081730e3d.png

“霸王河渡槽对我们营头镇而言,不仅仅是一座水利建筑,它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一部营头人民的奋斗史诗。这座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宏伟工程,是我们的父辈乡亲,靠着肩挑背扛、一锤一钎,用钢铁般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奇迹。它不仅成功解决了当时万亩良田的灌溉难题,孕育了丰收的希望,更在此过程中,凝结形成了以‘团结拼搏、求实创新、敢于争先、自觉奉献’为核心的渡槽精神。”眉县营头镇镇长薛丹说:“这份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我们这片土地的血脉,成为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么,在新时代,我们该如何守护、传承并激活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成为我们镇党委、政府重点思考的课题。”

“让历史说话 让文化浸润” 传承弘扬渡槽精神

为传承这一珍贵精神遗产,使其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营头镇坚定不移推进霸王河渡槽教育传承工作,重点打造霸王河渡槽教育基地。为此,营头镇科学规划、积极争取,投资100余万元对基地所在的营头村实施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与环境改造工程。项目紧扣民生需求与发展实际,硬化、拓宽进组道路22米,有效破解了“会车难”问题;铺设公共区域透水砖2000余平方米,显著提升村庄宜居品质与整体美观;统一美化墙体3000余平方米,巧妙融合红色文化、法治文化、水利文化于乡村风貌建设中。

这些举措,表面是硬件升级,实质是发展软实力的战略赋能。不仅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与生活条件,更关键的是,切实打通了基层党建与渡槽精神教育深入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一个融历史教育、精神传承、法治宣传与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已规模初具。营头镇通过建设霸王河渡槽教育基地,不仅实现了民生的显著改善,更使渡槽精神获得了更为坚实的传承载体。这段宝贵的奋斗历史,在基础设施与人文环境的双重提升下,正澎湃有力地注入每一位到访者的心灵,为汇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16876e6956b94cb3d92bc1b6a561bb86.png

谈及当年修建霸王河渡槽的情景,建设者贾云宝记忆犹新。“当时技术落后、缺少机械、条件艰苦,但大家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肩挑背扛,一锤一钎,都是满满的自豪感。”

眉县营头镇镇长薛丹说,在具体建设上,要坚持“硬件改造与精神赋能相结合,民生改善与文化提升相统一”的原则。以基地所在的营头村为重点,实施了一次全域的基础设施提升和人居环境改造,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出行难”问题,大力提升村庄的宜居水平和整体风貌,铺设公共区域透水砖2000余平方米,统一美化墙体3000余平方米;巧妙地将文化内涵植入乡村肌理,通过精心设计的墙绘、展陈,让红色文化、法治思想与渡槽精神、乡村风貌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了“让历史说话,让文化浸润”。

如今,这个集党性教育、精神传承、法治宣传与美丽乡村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它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的、生动的实景课堂。眉县营头镇将持续深化基地的内涵建设,不断拓展其教育功能和社会效益。在渡槽精神的激励下,营头镇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记者:鲁鹏飞)

编辑:朱茜茜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