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这本证书,就意味着我们的技能水平得到了国家和行业的认可,是从‘经验型’果农向‘技能型’‘专家型’苹果师傅转变的关键一步。” 10月16日,苏陕劳务协作交流活动暨千阳县“苹果师傅”技能等级证书发放仪式在宝鸡千阳县红苹果苏陕物流园举行,111名苹果作务技能人才获得“苹果师傅”技能等级证书。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承载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认可,千阳苹果师傅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管理智慧和专业技能受到了国家权威认证,不仅显著提升了果农的职业自豪感与社会认同感,也激发了其持续学习、精进技艺的内生动力。让持证苹果师傅在就业、技术服务、项目承接等方面更具竞争力,能够直接转化为更高的经济收益,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千阳苹果师傅”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千阳县苹果首位产业走向标准化、品牌化、专业化道路的关键一步。苹果师傅技能等级考评工作,不仅开创了全省劳务品牌从业人员技能等级评价的先河,而且显著提升了千阳苹果师傅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省、市人社部门的高度认可。


此次活动,为2名陕西省技术能手及111名取得果树栽培工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苹果师傅”颁发了相应证书。

苹果师傅代表张家祯说:“这次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对我们千阳的苹果产业从业者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一次规范的考核活动,更是一次系统的检验、一次能力的升华、一次身份的认证。过去,我们凭经验种苹果,靠天吃饭的成分多,技术传承也多为口口相传。现在,县上将培训、评价与服务相结合,通过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将我们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与科学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让我们对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品质提升等各个环节都有了更深刻、更规范的理解,就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现代农业科技的大门。”
张家祯说,考取这本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我们每一位苹果师傅的职业发展和技能增收影响深远。它首先是一份“硬实力”的证明。“有了这本证书,就意味着我们的技能水平得到了国家和行业的认可,是从‘经验型’果农向‘技能型’‘专家型’苹果师傅转变的关键一步。这不仅能极大地增强我们的从业信心,更能提升‘千阳苹果师傅’这个劳务品牌在市场上的信誉度和竞争力。将来,无论是外出指导建园、承接果园管理项目,还是参与更高层次的技术交流,这本证书都是我们能力的‘通行证’和‘敲门砖’。”
千阳县“苹果师傅”高级工技能等级证书获得者刘云建高兴地说,“考证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实践操作方面也有大的提高。我自己苹果园子比较少,多半时间去别的果园当技术员,原来刚拿上初级证的时候,感觉还不大硬,一个月拿两三千元,现在拿上高级证的话,出去管理苹果园一个月能挣1万多元,就业的路更广阔。”

千阳县是“中国矮砧苹果之乡”“中国苹果名县”“中国苹果强县”“中国苹果之乡”“中国苹果苗木之乡”,全县苹果面积达到13万亩,矮化自根砧苹果苗木繁育基地3万亩,建成标准示范园26个,万亩大镇4个,成立苹果合作组织79个,扶持发展苹果产业种植大户265户,注册家庭农场42个。

近年来,千阳县按照“构建田间大学平台、培育新型职业果农、打造苹果师傅品牌、引领现代果业发展”的思路,全力打造“千阳苹果师傅”劳务品牌,为现代苹果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打造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高素质果业人才,“千阳苹果师傅”劳务品牌享誉全国,走出了一条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劳务品牌标准化建设的推动下,一批农民变技工、果农变专家。全县苹果面积达到13万亩,繁育苗木3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7亿元,带动就业1.3万人。1000余名苹果师傅组成的果业服务队,奔赴甘肃、四川等省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开展技术输出服务,人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矮砧苹果栽培技术成为新质生产力,实现从“卖产品”向“卖技术、卖服务”转型,品牌名片让农民吃上了技术饭、拿上了高工资,走出了一条果业强、果乡美、果农富的发展之路。
苹果产业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带动苗木繁育、休闲观光、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增加值增长12%。县域经济因劳务品牌的深度赋能,呈现出“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的双轮驱动格局。
“千阳苹果师傅”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千阳县苹果首位产业走向标准化、品牌化、专业化道路的关键一步。千阳县人社局的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增强了“千阳苹果师傅”劳务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为推进全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集成服务高地建设、开拓高端市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技术支撑,推动了千阳苹果产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飞跃。也为苏陕劳务协作,职业技能人才输出,探索出一条“技能赋能、品牌引领、稳定就业”的协同发展新路径,让持证苹果师傅也实现了从“务工”到“技工”的身份转变。
千阳县人社局就业股股长王彦斌介绍说:“通过资质背书,苹果师傅的技能价值得到市场充分认可,今年持有证书的师傅劳务输出率较去年提升40%,人均月收入较未认证师傅高2500元,雇主对其技能匹配度满意度达95%,彻底改变了过去‘凭经验谈价、靠熟人找活’的被动局面,让技能成为师傅们增收的‘硬通货’,推动苹果劳务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型。”(记者:鲁鹏飞)
编辑:朱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