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坚持苹果、高粱、红薯、大葱和劳务经济‘4+1’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凤翔苹果’年产量突破30万吨,品牌价值超过25亿元。”“我们坚持以文聚人、以旅促商,深度挖掘秦雍、凤酒、苏轼、民俗‘四大文化’时代价值,高效实施大秦雍城博物馆、六营非遗传承人之家、雍州夜市等标志性项目。”“十四五”以来,凤翔区以特色产业发展助农增收,深挖秦雍、凤酒、苏轼、民俗“四大文化”时代价值,商贸旅游持续发展,赋能凤翔区高质量发展。
9月4日,记者从宝鸡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凤翔区专场发布会上了解到,凤翔区坚持苹果、高粱、红薯、大葱和劳务经济“4+1”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凤翔苹果”年产量突破30万吨,品牌价值超过25亿元。种植高粱3.5万亩、红薯2.5万亩、大葱2万亩,全力打造凤香型白酒专用粮食生产基地,成功创建红薯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虢王红薯”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长青大葱”秧盘育苗规模西北第一。
按照“区有总社、镇有分社、村有合作社”思路,发展区镇村劳务合作社39个,年均收入突破15亿元,群众务工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创新“公司担保、银行贷款、财政贴息、保险兜底”金融支农凤翔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160个,2024年实现收入1.2亿元、纯利润达到5000多万元。成功跻身全国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区,建成高标准农田46.6万亩,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粮食面积和总产量稳居全市第一。今年以来,凤翔不断深化与北斗应用研究院合作,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共建“智慧农业科技小院”,推广应用水、肥、药精准调控、温室环境智能控制、低空遥感监测等核心技术,持续强化科技赋能。
坚持以文聚人、以旅促商,深度挖掘秦雍、凤酒、苏轼、民俗“四大文化”时代价值,高效实施大秦雍城博物馆、六营非遗传承人之家、雍州夜市等标志性项目。东湖成功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雍城湖被认定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西凤工业游入列陕西大西线旅游矩阵,西凤酒酿酒遗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凤翔木版年画获评全国首批“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凤翔泥塑园入选全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7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
“秦凤路西府风情”“西凤酒城白酒文化”两大核心商圈加速形成,东湖路、长青路、秦景北路3个商业区日益壮大,“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扩围实施,区、镇、村三级物流体系高效运行,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获全省促消费稳增长先进区。
今年以来,凤翔区成立凤翔小吃产业协会,以协会为载体带动企业发展,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5户,西凤酒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红西凤首次出口澳大利亚,橘子实业产品通过欧盟认证,贸易自营进出口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1%,消费供给体系不断完善。(记者:鲁鹏飞)
编辑:朱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