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因凤而名、因酒而兴,是中国“四大名酒”西凤酒的原产地。9月4日,记者从宝鸡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凤翔区专场发布会上了解到,“十四五”以来,凤翔区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打造百亿西凤、培育千亿产业”发展目标,精准施策,聚力凤香型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以来,西凤酒3万吨制曲、柳林酒业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用,西凤酒城建设加速推进,西凤酒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凤翔区白酒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白酒产业链营收从2022年的134.7亿元到2023年的141.1亿元,2024年进一步提升到148亿元,“西凤酒”品牌价值跃升至3336.83亿元。
酒城建设持续保持大干快上白酒产业链不断拓展
围绕凤香型白酒产业发展,凤翔区成立了西凤酒城建设指挥部,由区委书记担任总指挥长,区政府区长、西凤集团董事长、柳林酒业集团董事长担任指挥长,形成了省市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酒城建设组织体系。出台《促进凤香型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给予白酒企业全方位支持,引导支持西凤集团等企业建设数字工厂,建成白酒产业省市专家人才库。落实酒城项目建设土地优先供应政策,第一批征迁任务全面完成,第二批征迁工作加速推进,完成土地预征3024.2亩、报批土地2555亩,按“标准地”模式供地1945.3亩。
在酒城建设上,凤翔区围绕管网设施改造、工业设备更新、文旅融合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等四大领域,谋划了总投资409.93亿元的4大类75个重大项目,其中:重大产业化项目4个(西凤酒10万吨优质基酒、现代包装科技产业园、柳林酒5万吨基酒、华山论剑1万吨基酒),总投资255.6亿元;农文旅商体融合类项目26个(凤香型白酒原粮本地化种植基地、凤香小镇、雍山文化公园、城市现代服务中心)
目前,酒城规划核心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4.35平方公里,其中,西凤酒万吨酒海库、柳林酒业一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西凤酒7万吨制曲项目竣工验收、4万吨制酒2号车间即将投产,华山论剑包装中心基本建成,洛西路、三尧路开工建设,柳林污水处理厂主体封顶,西凤酒城现代包装科技产业园项目有序推进,酒城建设持续保持大干快上的良好势头。
在产业链拓展上,高标准编制《西凤酒城建设规划》《西凤酒城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科学规划七大功能板块(白酒生产区、品牌灌装区、印刷包装区、仓储物流区、白酒创意区、食品加工区、生活服务区);通过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引进白酒相关配套(白酒生产、酒体设计、包材制造、物流运输等)企业24户,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推广“高粱+大麦”轮茬种植模式,打造凤香型白酒专用粮食生产基地;按照“白酒+文化+旅游”模式,打造全省首条工业文化旅游线路,推动西凤酒4A级、柳林酒3A级工业旅游景区创建,西凤酒工业旅游跻身国家示范行列。
深挖酒文化推动品牌塑造白酒产业链营收不断提升
在品牌塑造与推广上,凤翔区深挖西凤酒三千年无断代传承历史文化底蕴,紧盯高端市场,开发“红西凤”“柳林醉”等拳头产品,引导酒企开发核心品牌并注册商标46个,高规格举办全省秦酒质量提升发展大会和白酒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升西凤酒的品牌影响力。同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知名展会,比如,酒博会、进博会、消博会等,全方位展示凤香型白酒独特魅力。
据介绍,凤翔区通过以上举措,白酒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产业规模实现大幅增长,白酒产业链营收从2022年的134.7亿元到2023年的141.1亿元,2024年进一步提升到148亿元,“西凤酒”品牌价值跃升至3336.83亿元。其次,西凤酒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攀升,蝉联四届全国评酒会“国家名酒”称号,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红西凤”品牌跻身全球酒类产品第一方阵、首次出口澳大利亚,现在西凤酒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世界30多个国家,西凤集团销售收入持续突破百亿。
再次,产业带动作用更加强劲,白酒产业链上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目前白酒产业链主要企业共计58户,其中:白酒生产企业18户、销售企业16户、相关产业链配套企业24户,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带动了白酒生产、包装印刷、商贸物流等从业人员1.3万人,发展高粱种植3.5万亩、大麦2000亩,西凤酒工业旅游基地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3亿元。
目前,长远发展规划已初具规模。西凤酒城建成后,基酒产能将由现在的7万吨提升到20万吨,年均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税收100亿元以上,酒城人口将由1.5万人增加到6万人,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凤香型白酒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将全面提升。(记者:鲁鹏飞)
编辑:朱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