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 ,随着宝鸡市眉县齐镇大樱桃的陆续上市,齐镇党家寨村的樱桃市场上也逐渐热闹了起来,“美早”“布鲁克斯”“晓文一号”“红灯”等樱桃品种各具特色,酸甜可口,吸引了不少过往群众驻足“抢鲜”早春第一果——樱桃。
近年来,眉县齐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的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大樱桃产业发展,加快大樱桃产业从传统种植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目前,全镇大樱桃主要集中在姜眉公路以西河滩地带,栽植总面积约9000余亩,栽植品种10余个,平均亩产达1500余斤,总产值1.2亿余元。随着樱桃产业的快速发展,“褒斜古道美·齐镇樱桃甜”的口号也越来越响亮。
眉县齐镇党家寨村是眉县远近闻名的“樱桃第一村”,村内大樱桃种植1720亩。4月28日,记者走进齐镇党家寨村樱桃种植大棚,晶莹剔透的樱桃缀满枝头,在阳光照射下泛着诱人光泽。温室大棚的樱桃种植模式,让齐镇大樱桃较传统大田种植的樱桃提前20天“抢鲜”占领市场,不少樱桃提早就被销售一空。
“以前没有设施大棚的时候,完全是靠天吃饭,记得2017的时候,我是全军覆没,种樱桃连肥料钱都卖不回来。自从建了设施大棚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了,设施大棚抗风险能力强,樱桃产量稳定,品质也不断提升。”眉县齐镇大樱桃种植能手李晓辉告诉记者,今年在政府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下,他种了十几亩樱桃,早中晚品种都有,实现错峰销售,预计收入能达到80万元。
近年来,党家寨村紧扣猕猴桃、大樱桃主导产业发展,通过三大举措推动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村上争取产业扶持资金100余万元,打造金地大樱桃观光采摘园,建设观光走廊、S型曲道、凉亭等特色设施,开展农事采摘体验活动,年吸引游客超3000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农产品销售增收,乡村旅游收入占比提升至村集体收入的25%。筹资200余万元建成占地12亩的党家寨大樱桃交易市场,配套樱桃交易大棚、标准化摊位、停车场及公厕等设施,市场年交易量超800吨,辐射周边5个行政村开展樱桃种植,解决200余户果农“卖果难”问题,并为村民提供物流、餐饮等创业就业岗位50余个。为有效解决猕猴桃、大樱桃储藏难问题,党家寨村依托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建成300吨猕猴桃冷库,当年投用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以上,有效缓解大樱桃集中上市压力,提升产品附加值。
通过系列举措,党家寨村实现“三链协同”发展。形成“种植+采摘+交易+仓储”全链条,大樱桃商品化率提升至90%。冷库与交易市场推动农产品溢价15%~20%,户均增收超3000元。通过大樱桃市场、衔接资金项目运营带动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20万元,反哺村内基础设施改造和民生保障。
“通过‘早中晚熟品种搭配+设施大棚延伸产季’,实现每年4月到6月的持续供应,已成为宝鸡地区核心集散区。目前,全镇种植面积约9000亩,亩均产值1.8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主推美早、布鲁克斯、晓文一号等优质品种。”齐镇镇长马杰告诉记者。
据介绍,为了持续提升樱桃产业发展,齐镇争取财政资金700万元,坚持示范带动,建成设施大棚300亩、水肥一体化果园500亩,提升果实品质。同时,抓品牌建设,建成党家塞,斜峪关2个大樱桃交易市场。连续10年举办樱花节、采摘节等活动,持续打响叫亮“褒斜古道美·齐镇樱桃甜”特色品牌。对接西农大等科研院所,定期开展作务培训和外出学习,培育李晓辉、路东生等种植能手20人,放大“能手带农户”的辐射效应,推动优果率增长35%。抓金融保障,全面摸排、精准对接农户需求,召开整村授信及政策落地培训会,协调产业发展贷款30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跟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记者 鲁鹏飞)
编辑:朱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