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门球场、小游园建起来了……昔日的滩区、废弃人工湖变成了渭滨居民健身休闲的“新地标”和“打卡地”,伴随着渭滨全民健身运动公园的建成投用,渭滨人身边的休闲活动场所也越来越多!4月22日,西部网·起点新闻记者走进宝鸡渭滨区,看项目发展进度 ,感受民生项目建设的渭滨速度。
渭滨全民健身运动公园 构建和谐共治“教育-生活”生态圈
4月22日,在宝鸡市渭滨全民健身运动公园,记者看到,焕然一新的篮球场 、门球场、足球场地(健身广场)等一应俱全,不少附近的居民赶来这里休闲健身。
渭滨全民健身运动公园是渭滨区投资960万元建设的辖区内第一座综合性、多功能运动公园。项目占地31.5亩,位于胜利桥以西,神农大桥以东,渭河大堤以南,渭河公园子河堤以北之间位置。于2024年10月开工建设,2025年4月建成投用。建设内容为:1个标准田径场、1个11人制标准足球场、8个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2个门球场、1个排球场等。配备监控预警、标识标牌、坐凳、垃圾箱、地下管线、照明、内部道路修复等公共配套设施。
渭滨全民健身运动公园建设项目以“运动赋能生活,绿色融入城市”的核心理念,突出功能性及实用性,充分发挥其运动休闲、应急避险等公益性优势,服务周边群众,方便城市居民就近参与体育锻炼。运动公园建设覆平了项目区内原废弃人工湖,拆除影响行洪的一处平房,移植影响行洪、泄洪的高大乔木等,让这里成为了渭滨居民健身休闲的“新地标”和“打卡地”。
近年来,宝鸡市渭河市区段神农桥至胜利桥段面临基础设施老化、生态安全隐患等问题,与城市发展需求存在差距。渭滨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锚定“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目标,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城市功能提升。这个项目作为其中的“点睛之笔”,承载着完善生态区服务功能、激活区域经济活力、构建人水和谐新图景的重要使命,为城市焕颜注入强劲动能。该运动公园是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应急避险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也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民生答卷”,更是渭滨区委区政府兑现“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公共服务”承诺的生动写照。
渭滨区教育体育局项目办负责人徐秉强介绍说,渭滨全民健身运动公园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核心理念,创新构建“校地联动、资源共享”的运营机制。一方面,精准对接周边学校——新建路中学需求,有效缓解校园运动场地不足的难题,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通过错时开放、公益活动等形式,让它成为市民日常锻炼、社交休闲的“活力空间”。这种“教育+生活”深度融合的模式,实现了公共资源效益最大化,开创了“服务学生、惠及群众、共建共享”的新格局,推动了教育优质公平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渭滨区将持续深化“智慧运维+专业服务”模式,同时,将以此为契机,联动各部门加快构建“15分钟健身圈”,为渭滨区“五优城区”建设注入教育动力,奋力书写“体育惠民、生态利民、治理为民”的时代答卷!
加快推进医疗民生项目建设 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感
渭滨区中医医院综合楼改扩建建设项目是渭滨区2025年重点民生项目。项目占地5.42亩,总建筑面积13512平方米,拟新建1栋地上8层、地下2层医技综合楼,设内、外、妇、儿等临床科室,治未病科、康复理疗科等特色科室,以及检验中心、公卫中心、康复中心等医疗区。设置床位114张,配套车位90个。配套建设给排水、电力电信、消防应急、污水处理、供暖及院内绿化等基础设施。
4月22日,记者在渭滨区中医医院综合楼改扩建建设项目现场看到,项目建设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和电力设施建设。渭滨区中医医院院长杨珺介绍说,该项目总投资为9399.64万元,其中专项债券资金6300万元,自有资金3099.64万元。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医院现有的设施和空间已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改扩建项目旨在通过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改善就医环境,更好地为全区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渭滨区中医医院综合楼改扩建后,将设置1300m²康复大厅,引入现代化数智康复设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疼痛康复患者全流程管理,应用疼痛康复的传统标准化治疗,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康复服务。
同时,大力建设互联网医院,搭建在线问诊、远程诊疗平台,打破时空限制,患者可享受便捷医疗服务。发展针灸推拿科、中医治未病中心等特色科室,突出中医药优势。引进CT、MR、腹腔镜等设备,提升诊断效率。引入电子病历、远程诊疗、智能导诊等,实现医疗服务信息化,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
“渭滨区中医医院综合楼改扩建建设项目通过功能升级和服务优化,建成后,将引领渭滨中医药工作再上新台阶,为辖区居民提供更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助力区域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杨珺说到。(记者:鲁鹏飞)
编辑:朱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