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记者 鲁鹏飞)树林葱郁,廊桥绕湖,曲径通幽,清风徐徐,啾啾鸟鸣婉转悦耳,溪水潺潺声如韵,青山郁秀色可餐……6月18日,走进位于宝鸡市千阳县的陕西千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幅青山绿水的生态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陕西千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西北起千阳县城关镇王家坪村,东南至水库坝址,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6′53.73″-107°15′5.93″,北纬34°31′48.66″-34°38′57.13″。涉及千阳县城关镇、南寨镇、崔家头镇3个镇的12个村,陈仓区1个村,凤翔县4个村。于2006年11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属生态系统类、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由河谷川道地貌和黄土地貌构成。
保护区由关中地区最大的水库——冯家山水库及两岸山体构成,总面积7168公顷,其中:核心区1402公顷,缓冲区2066公顷,实验区37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千湖湿地珍稀水禽、湿地生态系统和市区饮用水源地。现有湿地面积1538公顷,其中千湖水面1402公顷,滩涂136公顷。据调查,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现有湿地植被类型2个、16个群系。内有126科384属532种,其中苔藓植物21种,隶属于16科18属;蕨类植物7科7属9种;种子植物103科359属502种。陆生脊椎动物5纲27目64科130属178种。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4种(朱鹮、黑鹳、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2种。良好的自然条件为水禽栖息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每年冬季在此栖息的有雁、鸭、鹭等多种鸟类。
2008年11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千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2011年10月,经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验收,千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验收,成为全国首批12个正式授牌命名的国家湿地公园之一,也是陕西省第一个挂牌的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景观优美,生态类型多样,生态系统完整,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千湖湿地景观丰富、优美而富于变化,人文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重要的生态、科学、教育、休闲等自然景观和社会历史文化价值。千湖湿地保护区自然旅游资源有清丽幽雅、美妙如画的水体景观;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多样的植被类型,优美的季相变化,宝贵的珍稀植物;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有日月星辰、风云霞红、雾雨雪冰等构成的变幻离奇而美丽的天象、气象景观;此外还有舒爽宜人的气候和芬芳清新的空气,四季分明,风景迥异。已形成了观鸟旅游、赏花旅游、康养旅游,科普体验旅游等生态旅游项目,每年接待游客在10万人次以上。
宝鸡市生态环境局千阳分局局长周涛介绍,从2011年开始,千阳实行“一套方案统领,整合各类资源,捆绑项目资金,发挥部门职能,举县一致建设”的机制,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大力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全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支持社区经济发展,投资1.4亿多元,新栽芦苇、芦竹、香蒲、菖蒲等水生植物1000多亩,栽植绿化树木近200万株,在千河河滩形成了颇为壮观的千亩芦苇荡和大片绿地林地。在千河南北两岸建设鸟类隐蔽地600亩,悬挂100个鸟巢,维修内部河堤道路12公里,新建木栈道1.8公里,修建步行道1.8万平方米、广场9400平方米,建成了水生植物园、湿地门户区、植被恢复区、鸟类观赏区、亲水湾等功能区,完成了湿地公园和保护区给排水、电力供应、道路硬化、服务设施修建等,基本满足了湿地公园运行需求。改善了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有效恢复了湿地原始生态,为水禽生活和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景观。被誉为“湿地典范、鸟的天堂、休闲之都”,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是人们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湿地保护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先后有50多家县区林业局前来参观学习,被评为“陕西省湿地建设先进集体”。2014年,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先后荣获全国十佳生态文明景区、2019年全国绿水青山建设突出贡献景区、2020全国最佳十大生态旅游景区、宝鸡山水新八景等称号。
周涛介绍,千湖湿地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生态系统明显改善。千阳县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充分发挥湿地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蓄洪防旱、调节径流等方面的生态功能,有效改善了千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每年冬春季栖息逗留的鸟类达10万只以上,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另外,千湖是宝鸡市区居民重要的饮用水源,通过河道综合治理,加大排污治理,大力开展退化湿地恢复,建设河流两岸绿色长廊,湿地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确保了水源清洁、水质安全,千河流域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二级以上。
“西北地区湿地资源较为稀缺,千湖湿地作为我省关中地区最大的人工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秀美的田园生态、深厚的文化积淀,受到了来自省内外游客的青睐,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周涛说到。
编辑:闫如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