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安康讯( 记者 毛明博 张思睿)“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所产的茶油享有‘油中之王’‘液体黄金’等美誉……”说起种油茶的事儿,安康汉滨区政协委员徐兴平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介绍,油茶产业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身,属一年种植多代收益“铁杆庄稼”,盛产期百年之久,亩均产值5000元以上,属国家油料安全主力树种。
汉滨区全域富硒,是油茶适生区之一,也是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区。全区现有油茶面积12.2万亩,种植油茶历史有据可查300余年,截至目前,汉滨区初步形成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区域试验、丰产栽培、加工利用产业链条,全区现有双龙镇安康陕茗等三条生产线,具备年加工茶油2500吨能力。近年来,受良种推广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产业链条薄弱等诸多因素制约,汉滨区油茶产业存在发展质量不高、种植面积增长不多等情况。
就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助推经济发展徐兴平建议,汉滨区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出台系列油茶产业支持政策。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把油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重要特色产业、打造陕西木本油料强区的产业定位。
徐兴平建议汉滨区政府把瀛湖、汉江左右两岸,凤凰山南北两山,海拔在800米以下的荒山、宜林地等纳入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在统筹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示范园的基础上,在每个乡镇精心打造一处或几处200亩以上的高产示范园,坚持项目资金重点倾斜、政策特殊对待,带动建设一批规模化示范基地。邀请全国知名油茶专家,召开秦巴区域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充分依托“中国硒谷”美誉度,开展茶油工艺研究、应用、示范,做靓标志品牌,用好富硒资源,讲好富硒故事,推动品牌溢价。
针对油茶发展空间有限的实际,徐兴平还建议将汉滨区相关区域适宜发展油茶的低效园地、低效人工商品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全部纳入油茶种植范围,大力推行油茶四旁植树,向农村闲置四旁零星碎地要面积。结合中药材、茶叶等其他产业,实行多种套作模式,向林间间隙空地要面积。“通过转化、推广秦巴1号、长林4号等油茶良种丰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产业推广示范,实现增产突破,促进山区群众增收”。
编辑:铁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