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 在第43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安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加强甄别,莫要轻信广告宣传:一、提高警惕防夸张
对于在广告中出现“最有效”“绝对安全”“顶级品质”这类绝对化描述语时,请提高警惕。商家使用夸张的词汇,目的是通过绝对化的描述吸引广大消费者的目光,并不是代表产品(服务)质量达到所描述的情况,通常无科学依据,难以实现。
二、含糊不清要注意
某些广告中宣传语较模糊,“纯天然成分,无副作用”这类词语易误导消费者。“纯天然”不代表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同样缺乏科学论证。“快速见效”“显著改善”等表述没有评定标准,快速见效是几天见效?显著改善是改善到什么程度?商家多是通过模糊话语来吸引消费,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三、投资理财套路深
一些理财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宣传经营的理财产品(服务)最安全、收益最高、100%保本付息、有保险公司承保等,甚至使用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和形象进行推销。这些宣传内容大多不真实,存在虚假宣传,也违反了《广告法》相关规定。
四、点击广告要小心
随着网络日益发展,网络购物成为很多人的第一选择。广大消费者一定要警惕网络弹窗广告,浏览网站的时候,经常有弹出的广告,点击后可能会进入带有恶意链接或病毒的网址、甚至有可能是电信诈骗网站,若随意点击可能导致电脑或手机系统中毒、个人信息泄露,甚至钱财被骗跑。对于这类来路不明的网络弹窗广告,请务必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点击。
五、明星代言莫轻信
许多商家在促销时,会选用明星、网红代言其产品(服务),从而吸引流量,利用明星或网红自身粉丝效应提高产品(服务)的知名度,但不代表这款产品(服务)质量可靠。近年来经常出现明星代言后因产品(服务)质量差引发消费者维权。因此购买产品(服务)时,不能仅仅只看明星代言,还要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再做决定。
编辑:铁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