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茶并举”助推安康市紫阳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4-22 17:01:20  来源:西部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五茶并举”助推安康市紫阳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西部网讯 茶叶产业是安康市紫阳县最具优势的传统产业,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将其作为富民强县第一产业,不遗余力发展壮大。2024年,该县又走出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茶市场、茶人才“五茶并举”的发展之路,扎实补短板,积极锻长板,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茶产业体系。

d2a623fd0a9b3cd962f8c076cc52e9b8.jpeg

做优茶产业

进一步规范茶叶加工工艺流程,推广机械化、智能化作业,引进建立精深加工生产线,提升茶叶加工能力和自动化水平,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延伸产品链条。

采取“公用品牌+企业品牌”融合发展的双品牌体系建设,严格紫阳富硒茶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等标识使用许可,提高公用品牌规范使用水平和使用覆盖度,加快培育全国、全省茶产业领军企业,发挥茶叶协会作用,依托龙头茶企组建产业联合体,实现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a1ce0923e98aa2be7c05916bc1370ab9.jpeg

做活茶文化

加快推动茶博物馆、茶文化街市、非遗工坊等项目规划建设,做好非遗紫阳毛尖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紫阳茶歌传承保护,以“春之茶”开园节和紫阳富硒茶、生态旅游外出专场宣推等活动为载体,加快茶文化传播与输出。

开发本土“紫”字号硒瓷茶器具、茶工艺品等文创旅游延伸产品,研发茶餐、茶酒、茶点和茶饮,推进茶文化与硒文化、陶瓷文化、饮食文化的深度融合。

打造“一台剧、一首歌、一个展馆、一场晚会”,推动茶文化人文价值向茶文化经济价值转变。

b8eeef95fe0aa2bfe3de1846cc08266a.jpeg

做足茶科技

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力量合作,借助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以及“三区”人才科技力量,开展优质良种培育、加工工艺改良、产品研发创新、绿色栽培技术研究,引进新品种、转化新成果,打造焕古镇金塘村科研基地建设,打造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创新平台。

加快产业数字化建设和产品多元化开发,重塑产业链条,做精名优茶,突破红、白茶,开发适销对路的茶包装及新式茶饮,延伸丰富产品品类,更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需要。

b625cb964a30b40ae8a3b3f9a1167aa5.jpeg

拓展茶市场

发挥政府、企业双重作用,鼓励支持龙头茶企自主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和企业形象展示,举办高层次品牌推介、产品品鉴活动。

强化市场拓展

实行全民营销、精准营销,线上线下融合、企业营销协同,推动实现营销渠道多元化。

巩固现有市场、深耕省内市场、主攻西北市场、挺进中亚市场,新建紫阳富硒茶营销专区或区域营销中心、专卖店、加盟店、定向渠道店,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发展,不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0b7e12a391c47889e372da012aef1b0e.jpeg

培养茶人才

建立紫阳茶产业专家顾问团队,强化本地人才培养,每年选送一批干部、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业务骨干培训和交流,提升经营管理和技术服务能力,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

对优秀人才在科研条件、科技项目、成果推广、评奖晋级和生活待遇等方面给予优待,逐步缓解人才短缺问题。

力争到2026年,为企业培育1000人左右的茶叶技能型人才,其中制茶、审评、营销人员力争占到企业总人数的50%以上。

历经多年发展,目前,紫阳县茶园面积达26万亩,发展茶叶企业441家、茶叶合作社133家,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茶企1家、省级6家、市级17家、全国茶业百强茶企2家、全国重点茶企1家,研发“绿红白黑”四大类40多个产品品种,2023年茶叶产量突破1.2万吨,实现综合产值60亿元,茶叶相关收入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占比超过40%,成为逾12万茶农增收致富的当家产业。(通讯员 储茂银)

编辑:闫如钰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