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清闲的初秋里,64岁的朱必春6点多就起床,赶5公里山路,去采收茶叶。一个上午,二斤四两的鲜叶为她带来约40元报酬。
朱必春是陕西紫阳县人。紫阳县种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因为品质上佳,唐代时“每岁必贡”。
近年来,当地茶产业不断壮大,17个乡镇种下24万亩茶田,300余家茶企建在村落镇街,12万茶农种茶、制茶、售茶,茶叶农业产值达18.62亿元。这个深度贫困地区已摘去贫困的帽子。
与传统的春茶不同,朱必春和老乡们采收的是夏秋茶,主要用于制作当地近年来开发的红茶、白茶、黑茶等品类。
“多年来,我们一直主打春茶,考虑到提升茶园产值和茶叶利用率,我们号召农户采收夏秋茶,并加强对制作工艺的培训。”紫阳县茶业发展中心技术干部邱红英说,“为此我们请专家、教技术、拓销路,农户的观念正不断转变。”
“除传统绿茶,我们还生产白茶、黄金芽、工艺黄茶等产品,产品线增多,这些新品已为公司创造出更多效益。”紫阳县科宏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晓宏1993年就进入茶行业,目前种植300余亩高标准茶园。虽说已轻车熟路,但她发现单一产品已没法满足市场需求。
趁着县里引来茶叶专家,她给对方发去短信“拜师”。“老师人很好,迅速就给我回了电话,人家说,就怕你们不问。”张晓宏打消了顾虑。“如今,一有制茶工艺问题,我就打电话、发视频,这两年不管是制作水平还是销售情况,我敢说我的茶叶一年一个台阶。”
紫阳康硒天茗茶叶园区负责人陈国卿从事茶叶销售20多年,2014年回乡种茶。“起初我们只生产绿茶,这是传统。现在也生产红茶、白茶等,销量很不错。”他说。
让陈国卿感慨的是:“过去招呼老乡来园区采夏秋茶,喊都喊不来,人家问采摘这大叶子能干啥。现在村民为了早点到茶园,跟摩托车赛跑,抄小路走,天不亮就在园区候着,一天可收入一二百元。”
“这几年,茶叶效益越来越好。在家的妇女老人采茶挣钱,保障日常花销肯定没问题,加上壮劳力出去打工的收入,咱村人日子越过越好。”陈国卿说。
67岁的陈瑛丽是安康闽秦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也兼任陕西省茶业协会副会长。他说:“以往茶叶采收只在春天,现在一直可采收到10月份。绿茶采收时期有一定限制,基本以销定产,而红茶、黑茶等则不同,采收、销售周期长,咱的茶产业又向前走了一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余有本说,过去陕南传统茶产区全年基本只生产一季春茶,茶树鲜叶大约要浪费60%。如今,这些地区基本已实现绿茶、红茶、黑茶、白茶等一年四季组合式连续化生产,茶园经济效益可提高40%—60%。
紫阳县双桥镇四坪村的茶园。记者 邵瑞 摄
工作人员对收来的茶叶鲜叶进行晾晒。记者 邵瑞 摄
茶农使用电动采茶机采茶。记者 邵瑞 摄
编辑:融媒体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
忒色 党建引领锻造“高原枫警”吉迈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 “定盘星”,纵向建立“局党委—所支部—党员先锋岗”三级责任链,横向打造“民警+村警+义警”治安共同体,立体化构建“激励-约束-关怀”成长矩阵,用三维坐标重构高原警务生态 2025-06-23
忒色 第四届源点西部电影展在古城西安启幕 2025-06-23
忒色 2025-06-23
忒色 央视热播电视剧《护宝寻踪》圆满收官《吕氏乡约》再塑乡风文明底色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文化墙上的《吕氏乡约》 2025-06-23
忒色 记者从久治县公安局获悉,G347综合检查站自2023年1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果洛州乃至青海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支点,以“智慧警务+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省界安全防线 2025-06-20
忒色 2025-06-21
忒色 6月18日,聚焦果洛“十四五”·共鉴发展新征程2025“网链果洛・融绘新篇”大型融媒体采风行,深入探访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河曲马良种繁育基地,记录下这里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2025-06-20
忒色 在党建引擎的强劲驱动下,宁友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被全面激活,焕发出蓬勃发展的崭新生机 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