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康市汉滨区委、区政府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突出质量立教、改革强教、人才兴教,大力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乐、师以从教为荣”的浓厚氛围,凝心聚力,克难攻坚,有力有序有效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均衡发展坚持“四个优先”
汉滨区建立了区委书记统揽教育、区政府区长分管教育、一名常委和副区长协管教育、区级领导包片和各部门、各镇办包抓学校的教育发展机制。成立了汉滨区教育优先发展领导小组,区政府与相关部门、各镇办签订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实施考核问责机制。
一是发展规划优先安排。在全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和人口空间布局规划中,各部门优先统筹考虑教育规划,优先安排教育项目,为教育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相关审批环节,减免相关税费,确保了教育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始终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思想,努力克服财政困难,整合教育项目资金。5年来,用于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共累计投入资金29.48亿元。目前,全区教育经费整改全部到位并超额拨付。
三是公共资源优先配置。建立了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发展机制,如市政府把市直属粮库无偿划拨市一小;市教育局、市教研室等搬迁后原址无偿划拨汉滨高中;原安康师范学校原址无偿划拨汉滨初中,汉滨初中原址新建汉滨小学;兴安职中整合原址新建汉滨高中西校区;各镇办处置闲置公共资源时优先考虑教育。
四是教育问题优先解决。自2017年全区启动创建工作以来,共召开专题攻坚推进会、整改会、培训会等各类会议30余次,专题解决教育问题的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和区长办公会60余次,区人大、区政协开展视察调研教育工作15次。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支持创建工作,共为学校援助物资3000余万元,协调解决教育难题900余个。2018年5月,市长赵俊民亲自主持召开汉滨区均衡发展创建工作专项办公会,从政策和财力上倾力支持汉滨区创建工作。
教育公平做到“四个到位”
针对地处秦巴连片特困地区、自然条件差、贫困人口多、财政底子薄的区情实际,全力推动教育均等,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教育扶贫靶向施策到位。积极探索构建“345”教育扶贫工作模式,受到教育部的宣传和推介,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选入《教育体制改革简报》,并向中办、国办以及国家有关机关报送。精准建立全区24617名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适龄学生入学就读台帐,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一个都不能少”。
二是控掇保学执纪问责到位。建立了《汉滨区控辍保学责任追究办法》,夯实“双线七长”责任制,加强常规督导和专项巡查,开展“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
三是弱势群体关注关爱到位。对全区511名残疾儿童采取随班就读、特殊学校就读和“送教上门”三种方式提供义务教育保障,先后为残疾学生发放交通补助17.4万元。推行“456”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工作模式,各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管护(关爱)中心,关庙镇“送教上门”经验在中省市媒体得到宣传报道。2016-2018年共有35734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严格按照“两为主”要求,平等享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四是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到位。教育补助和教育资助实现应享尽享、应助尽助,实行国家助学政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2019年,为16945名贫困学生发放资助资金1128万元;在区属学校就读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了营养改善计划,学生的体质健康得到改善。
推动创建实施“四大策略”
汉滨区地处市政府中心城区所在地,面对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城市农村差异较大,学校办学条件参差不齐等现状,我们始终坚持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扬谷”,推动不同学校呈现多元化、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发展态势,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和整体提升。
一是优化布局提质补短策略。提出了“高中城区化、初中区域化、小学(幼儿园)集镇化(社区化)”的优化原则和标准化、信息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要求,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和标准化建设力度,新建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安康中学高新校区、安康市一小高新校区、汉滨高中西校区、江北高中东校区、汉滨初中高新分校、恒大小学等9所学校,改扩建了农村275所学校,全区近三年来新增学位3万余个,真正使短板不短、优质更优。
二是集团化办学品牌引领策略。采用“城乡一体化”“捆绑式”“联盟式”方式,大力开展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小规模学校和较大规模学校之间的帮扶共建活动,成立了高中、初中、小学跨阶段、跨区域、跨行政等10个不同类型的集团化办学模式,设置了62个中小学大学区,组建了28个中心学校联盟和学科发展指导中心。以特色办学打造品牌学校,用品牌学校构筑教育高地,最终实现“校校精彩、人人成功”的发展目标。
三是提升师资队伍强教策略。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做到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引进,加大培训投入,积极探索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的成长路径,打造教育人才高地。近三年共引进和招录了1009名学科教师,交流轮岗教师校长1733人次,共培养省市区级教学能手1220人,学科带头人150人,教学名师64人,建立了45个省市级名师工作室(坊、站)。在“特岗教师计划”实施中,我区探索创新经验做法入选教育部优秀工作案例。
四是现代化设施设备带动策略。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倾力为学校增添教学设施设备。近三年,共投资6.21亿元,添置图书192.06万册、教师学生电脑14415台、理化生科学劳技音美等大批教学仪器设备、新建25个录播室和校园电视台,31所学校按标准更换了6030套破旧课桌凳。
深化改革注入“四大活力”
深化教育管理改革,为教育质量注入强大活力。全面实施“三区一体化”(大学区、督学责任区、教研协作区)管理改革,在城区和农村学校设立高中、初中、小学和一贯制大学区62个,建立三级教研网络,推进校本研修和联片教研,共完成区级以上教研课题843个,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全面推行全学科检测,推进学科公平。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和均衡编班改革,着力破解“择校”问题。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持续加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所属初中学校的比例超过50%。
坚定文化自信,为素质教育注入强大活力。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大力实施学校文化“百校百品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荣获全省宣传文化工作创新奖,《汉滨区积极探索“优秀文化+”育人模式》一文在陕西日报整版刊发,共创建省市区级“校园文化示范校”158所、“文明校园”98所、市级“美丽新校园”26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教育实验”活动,2016年加入全国“新教育实验”区,通过实施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构筑理想课堂、家校合作共育等“十大行动”,先后有16所学校被评为省级“未成年人教育先进单位”,19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汉滨区培新小学被评为“阅读改变中国”年度书香校园、“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学校”。
强化教育督导职能,为学校管理注入强大活力。印发了《关于安康中心城区江南大学区教育督导责任区实施方案》,2016年-2018年,分别落实专职责任督学和督导专项经费131万、142万、168万元。区政府聘请27名专职督学,聘用150名兼职督学、10名特邀督学,建立督学资格认定制度、督学培训制度和培养聘任专家督学制度,充分发挥督学责任区和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作用,严格落实督导评估通报制度。在创建过程中通过开展“八轮地毯式专项督查”,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达标率100%。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队伍建设注入强大活力。坚持“编制可控、公开公正、特困照顾、严控条件、严把程序”的原则,出台《汉滨区教体系统干部选聘任用管理办法(试行)》《汉滨区教体系统调配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体制改革文件。实施“三名工程”,建立了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激励奖惩机制,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落实到位,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针对一些学校音体美等薄弱学科教师不足问题,采用薄弱学科教师“走教”方式,关庙镇的走教经验做法在全区推广,真正实现区域紧缺学科师资共用共享。
编辑:融媒体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
忒色 党建引领锻造“高原枫警”吉迈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 “定盘星”,纵向建立“局党委—所支部—党员先锋岗”三级责任链,横向打造“民警+村警+义警”治安共同体,立体化构建“激励-约束-关怀”成长矩阵,用三维坐标重构高原警务生态 2025-06-23
忒色 第四届源点西部电影展在古城西安启幕 2025-06-23
忒色 2025-06-23
忒色 央视热播电视剧《护宝寻踪》圆满收官《吕氏乡约》再塑乡风文明底色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文化墙上的《吕氏乡约》 2025-06-23
忒色 记者从久治县公安局获悉,G347综合检查站自2023年1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果洛州乃至青海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支点,以“智慧警务+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省界安全防线 2025-06-20
忒色 2025-06-21
忒色 6月18日,聚焦果洛“十四五”·共鉴发展新征程2025“网链果洛・融绘新篇”大型融媒体采风行,深入探访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河曲马良种繁育基地,记录下这里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2025-06-20
忒色 在党建引擎的强劲驱动下,宁友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被全面激活,焕发出蓬勃发展的崭新生机 2025-06-19